人们常说,长大,是一瞬间的事。那四年多的的青葱岁月里,又有多少个变幻的瞬间,塑造出一个从男孩到少年的蜕变?洄游至1999的某个夏天,是否就能找到那亲密无间的拥抱和盛满信任的眼?当龙应台面对着眼前这个,褪去了孩童的“婴儿肥”,透着一种独立的距离,手里拿着红酒杯坐在桌子另一端的18岁青年时,我们可以想象中间那股疏离忐忑的暗流,一下一下剧烈地冲击着她作为母亲的心房。
想说话,但不知道说什么;简单的问一句“你好吗”,得到的也永远只有一句同样简单的回答,“好啊”。这中间的隔阂,有东西文化,有两代人的情感价值,有时间和空间共同掩埋的心心相印。18岁的安德烈,已经成人,每一个细胞都在叫嚣着独立的热望。龙应台不得不承认:他是她的孩子,但也是“别人”,一个完整的、有独立人格的人。
“我知道他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的确,我们总是以代沟之名互相宣战,我们一面修着战壕,一面控诉着对方离我们越来越远,而后继续渲染那战前浓烈的硝烟。因为血缘的存在,所以是命中注定,所以会心有灵犀。在这套无解的逻辑里,我们自欺欺人地说他会懂的,爱,可以宽恕一切。然而,这不过是我们对自己说不出口的怯懦的豁免。
在这个无数家庭沦陷的陷阱里,龙应台清醒而勇敢的发出呼喊,“我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没有关系,但是我可以认识成熟的安德烈。我要认识这个人”。她放下了家长的威严,放下了一个过来人的骄矜,在安德烈面前,她不是一个成功的女作家,甚至不再是这个孩子的引路人——她,不过是个旁观者,等待着进入他18岁的世界。我由衷地钦佩龙应台的勇气。当她看着安德烈吞云吐雾的时候,可以不愤怒,不说教,可以平静地坐在他身旁,更加冷静地告诉自己,那是一个成人的选择,我无权干涉。我不禁问自己,如果有朝一日为人母,面前那挟着忽明忽灭的火星坐在那里的,是我的孩子,我会有这样的气度吗?
我只能说,有这样的母亲,安德烈确实幸运。
可龙应台又何尝不幸呢?在这场进行了3年的角力中,作为一个孩子,一个青年,一个学生,无论在哪个层面上,安德烈的坚持或许都要比一名历练多年的作家要艰难得多。青春是属于奔跑的,在恣意奔驰的途中,我们快马加鞭,唯恐无法将全部的激情与能量在这一季彻底释放。加速,加速,加速,这中间有停不下来的欲望在驱使着我们前进,或者是梦想,或者是名利,友谊、爱情、事业,没有什么不值得我们献出一切,唯独家庭在此缺席。我不想回避些什么,亲人也许是永远不会离弃的所在,但广阔的的世界无疑更加诱惑着我们年轻的心。正如安德烈坦诚地在信中写道,我最重要的是朋友,不是MM。但他仍然愿意敞开心扉,像龙应台渴望认识他一样,去尝试了解他的母亲。这短暂的伫足,于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而言,却也是无比珍贵的接纳,更是许多父母梦寐以求的礼物。我赞赏安德烈,并不是认为父母就应该为孩子些许的回应而感激涕零,我很清楚,那中间不对等的付出有着也许我们永远也无法弥补的差额,没有什么爱是理所当然的,亲情亦然。只不过,在不同的年龄段,我们的心境不同,体悟不同,同样的选择的背后,期间的价值也就有所差异罢了。
作为一个八个月大便生长在德国的中德混血儿,安德烈与我有着太多的不同。有时我甚至怀疑,我们不仅生活在两个国度,头顶是不是还有两片不同的天空。他的深刻与缜密,常常让我自惭形秽。我在想些什么呢,无非这本小说好不好看,埋怨下雨天会弄脏新买的鞋子,最多也就是在面对课本和题海叹气的时候,无谓地抨击一下吃人的教育制度。社会,文化,一代人,这样的名词似乎还离我很遥远。然而在这个时候,安德烈早已开始思考民族主义与国家,小自我与没有标记的时代,面对不公的世界该何去何从。这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吗?如果是,那么我觉得很可悲。过去的我常对自己说,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过着简单平凡的生活的我,很知足,很感恩。其实,我们不过是被保护的太好,在父母、学校营造的安乐窝里,我们生活得太安逸,以致丧失了危机感,甚至思考人生、社会的能力也在一步步退化。然而,如此稚嫩的我们该如何面对世界的潮涌呢?我开始被一种逼人的紧迫感所环绕,那时代汹涌的洪流仿佛随时袭来,准备将我淹没,到底哪里才能找到,一艘给我答案的诺亚方舟?
台湾的政客,香港的普选,以及我现在亦然无法分辨的专制主义,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我们却对此一无所知,活在自己的蜗壳里。我有一种迫切地睁开眼睛的愿望,企图看到更多、更多我从未发现的世界。
一切都需要时间。我们需要时间来充实自己的头脑,需要时间在找到差距以后学会成长,也同样需要时间去向父母打开沟通的窗。龙应台与安德烈,这一对母子的宽容,坚持,坦诚,平等,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发很深思。也许我们和长辈之间的差异并不如书中人物那么大,也许还有许多父子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比他们更加迷惘。但无论何时何地,都请鼓起勇气去打开心门,认识对方,也给对方一个认识自己的机会。相信,为爱,终究可以认识彼此。
标签:人们间的彼此认识四年长大常说的的一瞬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