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译文] 梧桐树上飘下一片片走完生命历程的黄叶,细雨一点一滴打在梧桐叶上,如同苦泪滴在心头。
[出自] 李清照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乍暖还寒:忽暖忽寒,指秋天的天气。
息: 休养,调理。
敌:对付,抵挡。
极。表示程度极高。
堪:可。
怎生:怎么,怎样。
次第:情形,光景。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译文1:
我苦苦地寻觅着,在这孤独的世界中,满心悲戚这将要转暖的寒冷天气,最令人难以休息。三两杯淡酒怎么能抵挡得住这寒风?看到雁飞过,更让我伤心,这大雁是以前的相识呀。
曾经那么繁盛地开在枝头的菊花,如今已憔悴不堪,谁还有兴致把它摘来戴在头上?守着窗户,独自一个人如何熬到天黑?梧桐树上飘下一片片走完生命历程的黄叶,细雨一点一滴打在梧桐叶上,如同苦泪滴在心头。此情此影,哪是一个“愁”字概括得了的呀!
译文2:
我到处寻找,寻到的只有冷清,十分凄惨。乍暖还寒的季节,最难忍受。两杯淡酒,怎能压住心头的悲伤?大雁飞过,我正伤心,却发现它正是我在故乡认识的那只。
满地黄花堆积著,十分憔悴,有谁忍心去摘?我守着窗,独自一人,一个人怎么才能熬到天黑?细雨敲打着梧桐,此正是黄昏,一点一滴落著。这种场景,这种“愁”又怎是一句话能说得清的呢?
译文3:
如同是丢了什么,我在苦苦寻觅。只见一切景物都冷冷清清,使我的心情更加愁苦悲戚。忽冷忽热的气候,最难保养身体。虽然喝了几杯淡酒,也无法抵挡傍晚时秋风的寒气。正在伤心的时候,又有一群大雁,向南飞去。那身影,那叫声,却是旧时的相识。
满地上落花堆积,菊花已经枯黄陨落,如今还有谁忍心去摘?守着窗户独坐,梧桐叶片落下的水滴,声声入耳,令人心碎,此情此景,又怎是一个愁字概括了得?
【译文4】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调养休息。喝三杯二杯淡酒,怎能抵得住晚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憔悴,如今还有谁采摘?冷清清守着窗儿,独自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能用一“愁”字了结!
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
【赏析】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经历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创作的作品再不复当年的清新可人,风格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这首词就是通过对秋景的描绘,渲染出一种凄凉伤感的氛围,抒写了词人在漂流境遇中无限伤感、落寞的情怀。
上片以景写情,境界凄凉。起首开篇起句便不寻常,周济《介存斋词选序论》中评道:“李易安之‘凄凄惨惨戚戚’,三叠韵,六双声,是锻炼出来,非偶然拈得也。”这七组叠词中,不见一个“愁”字,却让人读来有徘徊低迷、婉转凄楚之感,余味无穷。“寻寻觅觅”,词人好像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她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十四个字一气而下,笼罩全篇,定下了凄苦的感情基调,使以后逐次出现的景物都染上浓重的感情色彩。“乍暖”二句,写天气冷暖不定,让人难以调养。这是从外部的天气以及身体的感觉来暗示词人内心的愁苦。“三杯”两句紧接上文,写词人以酒驱寒,但这酒是“三杯两盏”,量少又“淡”,怎能抵挡得了黄昏时的阵阵秋风呢?更别提为她排遣心中烦忧了。这里酒味为何那么淡?是酒淡吗?不是。酒性依旧是烈的,只因词人心中忧愁太深,酒入愁肠愁更愁,满心都是愁,以致酒力难压愁情,因而会觉得酒淡无味。“雁过也”三句,写天上飞过的大雁惹起了词人深切的思乡之情。词人颠沛流离之苦,借雁得抒。就在词人举杯独伤之际,忽抬头看见天上有一行南来秋雁,细目一望,这不正是往昔在北方替自己和夫君传书寄情的翩翩飞鸿吗?“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词人与夫君却早已阴阳相隔,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句写得有形有声,渲染出了一种哀怨、凄苦的氛围,让人心痛,心酸,心碎!
下片承接上片,由秋日高空的远景描写转入对自家庭院的近景描绘,将词人的愁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上片以雁过长天的仰视镜头收尾,下片则以黄花满地的俯视镜头开篇,过渡巧妙、自然。“憔悴”二字一语双关,兼写人和花,这是词人从花的凋残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人的衰老。词人本是爱花之人,看着满地菊花,自然而然地回想起从前丈夫为她撷取暗香的那些甜蜜往事。只可惜故物虽依然,人面已全非,她怎能不心生酸楚,黯然泪下?此刻,就算她惜花将谢,也怎能有那摘花、赏花的雅兴?人不摘花,花当自萎,院中的那些菊花,就只能在萧瑟的秋风中日渐憔悴,殒化成泥了。这花儿的结局如此悲凉,不正是词人凄苦漂泊的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吗?这里既透露了词人惜花将谢的情怀,又写出了无心摘花的郁闷,笔意深远。“守着”两句,直白朴素,把自己的心事娓娓道出,极具感染力。词人独对寒窗,望着那“旧识”的大雁残菊,不免感到这凄苦悲凉的漫漫白日实在难熬,她希望天早一点黑下来,这样就看不到窗外那些使人伤心的东西了。可老天偏偏与人作对,越发觉得时间漫长,真真是度日如年。好不容易等到黄昏,可等来的却是更令人伤心的景象:“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三句进一步烘托氛围,把梧桐、细雨、黄昏三个意象有机结合,视觉和听觉交映,尽显词人此时的无限感伤。虽然此处写景,但我们不难理解到词人写雨打梧桐叶的用意之所在。“细雨”的“点点滴滴”,是只有在极其寂静的环境中才能听到的。对一个伤心的人来说,它们不是滴在耳里,而是滴在心头。“秋风秋雨愁煞人”,更何况这如泣如诉的秋雨是打在梧桐叶上,又是“点点滴滴”一直到黄昏呢!这就自然逼出结句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样的结尾妙就妙在通篇写愁,直到最后一句方才道出,这样的情景,岂是区区一个“愁”字所能道尽的?至此,词人的情感达到高潮,词境陡升一步,孕育出无限广阔的空间,交给读者去想象,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