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你知道吗,尽管我们都反对以几个句子代替整篇文章来评价作文,但是在批改中看到好句子,周老师还是会很开心的。这次的金句,周老师的评价是“亮瞎眼睛”,一点都不夸张。
雨天
上海市虹口区曲阳三小三年级 张棣雅
雨姐姐又哭了,仿佛想要发泄一下,告诉我们她很痛苦。整个世界显得灰蒙蒙的,让人觉得无精打采。
把下雨形容成雨姐姐要哭了,这个拟人运用得很妙。
下雨天睡懒觉很舒服,可是今天是工作日,我得去上学。没办法,只好去上学喽!一出门,只见雨淋湿了大地,把人行道的灰色睡衣换成了黑色的西装,雨伞好像是一朵朵鲜花,衬托着它的衣服,使它变得更加帅气;马路上,一个个善良的刹车灯仿佛同情雨的痛苦,也跟着哭红了眼;舍己为人的雨披,正在为人们服务,它已累得满头大汗。
这一段充满了神来之笔,雨给人行道换上了黑西装,刹车灯为雨哭红了眼睛,雨披累得满头大汗。——丰富的想象力,神奇的修辞效果。
雨天,开着小轿车的人们,显得比往日着急,原来是一直在堵车;骑着自行车的人们,比往日要快,仿佛想要和时间赛跑,原来他们想要少淋些雨。雨天,在行人道上的人,心里各个都很郁闷。有的在唉声叹气:“诶,我的鞋子又湿了,真难受!”有的在想:“讨厌,又不能到室外活动了!”还有的在抱怨:“下雨天多烦啊,雨水滴得到处都是,被风一吹,好冷啊!”
这一段写了雨中不同身份的人的共同心理:着急。开车的人,因为堵车而着急。骑车的人,想要少淋雨。步行的人更是郁闷,而且各有各的郁闷。
虽然很多人都很讨厌雨天,但是我却能在这个天气里找出点乐子来。我最爱穿着雨鞋踩水洼。一脚踩下去,水洼就会发出“扑哧扑哧”的声音,还会冒些小泡泡,就像在给我的脚按摩。
“我”对雨天是什么感受呢?作者是与众不同的,大家都不喜欢雨天,但作者却自得其乐。穿着雨鞋踩水洼,享受按摩一般的感觉,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快乐也许就在这样的细节里。
今天,我的前刘海被全淋湿了,因为我雨披的帽子动不动就掉下去,害得我到校后被同学问:“你是不是洗过头了?”这让我一时无言以对!我真拿这调皮的雨没法子,让我哭笑不得!
又是一个细节,雨打湿了“我”的前刘海,让同学以为“我”刚刚洗过头。但从作者斥责雨“调皮”的口气来看,作者是喜爱这场雨的,虽然它打湿了自己的刘海。
周东飞老师点评
这篇观察雨天的文章,写得不同凡响。特别是本文第二段里面的一组比喻句,让人几乎要拍案叫绝了。孩子们神奇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有时候真的不能不让人佩服。平常,人行道是灰色的。下雨之后,湿漉漉的人行道变成了黑色。这样一个情景,被作者用比喻写出来,马上就熠熠生辉了。作者说,“雨淋湿了大地,把人行道的灰色睡衣换成了黑色西装。”老实说,看到这个句子,周老师的眼睛立刻就被亮瞎了。
更神奇的是,小作者的灵感仿佛是排队出现的,这个句子之后,她又写出了好几个同样绝妙的比喻、拟人句。雨伞好像一朵朵鲜花,衬托着这件黑西装,使它变得更加帅气。善良的刹车灯,因为同情雨的遭遇而哭红了眼睛。为人们提供服务的雨披,此刻已经累得满头大汗。——这一切是如此的神奇,就像是黑白照片突然变成了彩色的,那种闪着光芒的色彩,让人不禁欣然陶醉。
一篇作文,有了这么几个闪闪发光的句子,已经足够获得认可了。我们需要探究的是,这样的效果是怎样产生的?只有搞清楚其中的奥妙,我们才能够保证下一次继续写出如此美妙的句子来。首先,我们能够肯定,小作者虽然是三年级小学生,刚刚开始写作文,但她一定是懂得比喻、拟人这些修辞手法的。然后,她一定是置身于雨中马路这个现场的,并且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否则,她不会看到雨如何让街道从灰变黑,以及雨伞、车灯、雨披这些要素的表现。
懂得了修辞手法,进行了细致观察,是不是一定能够写出精彩的比喻、拟人句子来?答案是,不一定。因为,还缺少最后、最重要的一个步骤,那就是想象。观察是用眼睛看,我们的头脑也不能闲着。雨打湿了街道,灰色的街道变成了黑色的街道,这个过程像什么呢?当我们的头脑飞速运转起来的时候,灵光乍现,啊,这不正像换衣服吗?灰色的睡衣换成了黑色的西装,正是如此啊。于是,一个绝妙的比喻句诞生了。
一定有很多人开始羡慕小作者的想象力了,那么这种想象力又是如何诞生的呢?我猜想,应该是阅读和训练。通过大量的阅读,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这样的范例文字。比方说,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写的《地铁站》:“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这样的文字往往能够启发我们去进行比喻、象征、联想,当这些训练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我们的想象力也必然会突飞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