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双眼,从我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都一直守望着我;有那么一双眼,从高度近视到几乎失明,都一直守望着我。
我是典型的留守儿童,爸妈都在外地工作,一年见不了几次面。从小我被姥姥带大,大部分时光,都是我和姥姥一起度过。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姥姥的视力很差,看东西差不多要贴近鼻尖才看得清楚。现在回想起来,我都觉得不可思议:外婆靠微弱的视力竟把我照顾得无微不至。
每天早上不到六点,当我从梦中醒来,总能看到姥姥颤颤巍巍地摸索着墙壁,端着一大盆衣服去晾晒。等我洗漱完毕,一碗热腾腾的荷包蛋面正好放在餐桌上。姥姥就默默坐在一旁,慈祥地看着我,浑浊的双眼中充满了笑意。送我上学的路上,姥姥一直牵着我的小手,不允许我脱离她有限的视野。每当在校门分别时,她一直站在那,目送着我进教室。我不敢回头,怕看见那饱含不舍的双眼。晚上临睡前,我依偎在姥姥怀里,缠着她给我读童话故事,却不知道她看书有多么吃力。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在姥姥的守望中渐渐长大,而姥姥的眼疾越来越重,右眼因为视网膜完全脱落失明了,只留下了高度近视的左眼。
上了初中寄宿制学校后,我每周只能回家一次,留下孤独的姥姥独自在家。每周五放学我都归心似箭。一回家,我习惯性地在楼下仰望我家阳台,姥姥总会准时出现在那儿。搬着一个小板凳,安安静静地坐在阳台窗户边,向楼下张望。那双眼睛呆滞地看着那条柏油路。
“姥姥!”她听见我的呼唤,连忙起身,扒着窗子,努力地向外看。
“回来啦!”我向她招手。她并没反应。那黯然无神的眼睛告诉我,她看不见。
“别站着,快上来!”那双眼睛急切地寻找我,目光四处游荡,迫不及待想见到我。她双手扒着窗子,将脑袋兴奋地向外探,嘴巴一张一合好像要说些什么,却迟迟吐不出一个字来。我忽然看见她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亮光,我清楚地看见,她那皱纹纵横,笑得绽开了朵花的脸颊上,一颗泪珠从眼角滑了出来,沿着脸颊一直滑到了那微笑的嘴角。
她等了我多久?在我上学的日子里,她是否就一直在窗边静静等待着我?仅存的一点微弱的视力,是否从家里一直望到了学校?
姥姥,我知道,无论我走多远,永远都走不出你的视野。
老师点评:写祖孙亲情的文章并不少见,但这篇文章尤为打动人心。首先在于文章的背景,患有眼疾的姥姥,从来没有顾及自己的身体,而是无微不至地照顾孙女,在孙女上学期间,又默默地思念着孙女,这份真情让人动容。其次在于写作手法。小作者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先概括写了小时候姥姥照顾“我”日常生活的情形,再切换到一个特写镜头:姥姥在阳台张望,守候孙女回家。“面”的描写,是全面展示;“点”的描写,则是“聚焦”,更能突出祖孙情。再次,文章的语言朴实而饱含真情。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真情流露。特写镜头中,姥姥眼中的泪,不仅流到了她的嘴角,也流到了读者的心里。
标签:那么望着一直双眼呱呱坠地高度近视牙牙学语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