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丝丝乡情

2024-09-10 23:25:34 韩改荣 字数: 点击:

我有幸和秀兰相识,她的家乡恰是当年我们知青下乡的地方。她热情邀我重游故地,这正是我期待已久丢不掉斩不断的,那苦涩记忆中含有惦念的丝丝乡情,促我重返故地。

我望着那湛蓝湛蓝的天空,几朵淡淡的白云在漂浮着,整个天空显的悠闲恬静。那青青的草绿绿的树,把连绵起伏的山栾装扮的清新而壮观,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花草清香令人陶醉。

西山脚下,一座座楼房高低错落有致。村外的柏油马路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公路两旁是各种各样做买卖的门市连成一片。出出进进的人很是热闹。此刻正直放学时间,在学校门口接孩子的三轮车、摩托车、电动车、小汽车一辆接着一辆,更是一派热闹非凡欣欣向荣的画面。啊!时代在前进,农村在巨变。我理了理被风吹乱的白发,沉沉的陷入了那难以忘怀的知青岁月。

1968年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滚滚洪流,我们邢师的17人,还有卫校、商校各一名同学共19人,分到沙河县西部山区的两个公社(三个村一村一组)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们邢师五人和卫校杨焕琴,被分到通元井公社通元井村插队落户。

那个年代乡下不通公交车,我们结伴步行近百华里去下乡。记得我们队中,只有靳永林是骑自行车去的,那时我好羡慕啊!在心里暗想,以后我也一定争取有一辆自行车。

通元井是公社所在地,这个还算不小的村庄 坐落在西山根的上上下下,村里村外树木繁多远远望去,整个村子好像被树木覆盖。

公社就在村口,是一座唯一用砖瓦盖起的新房。我们走进公社,郝书记亲切地让我们坐下休息,急忙盛上热腾腾的开水嘘寒问暖。一会儿村支书笑呵呵的走进来对我们说:“听说你们来了,欢迎欢迎!”他看着郝书记接着说:“咱这里穷,有啥困难我们尽力解决,你们暂时在社员家吃住吧,我们会尽快解决你们的食宿问题。”当我们随同支书走出大门时,门外等候的几个社员把我们各自领走了。

我被一位大娘领着,沿着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一边走我一边四处观望。在路边只见一个十几米见方的大水池,清幽幽的水在微风吹动下泛着微微的波纹。周围是用青石板垒砌的花墙有半人高,在一旁有约2米宽的入口,往下是一层层的石梯台阶。我情不自禁地说:

“啊 你们这还有这么大的游泳池啊?”老人用惊愕的眼神看了看我笑了:“孩子,这是旱池,是供全村人吃水的旱池,可不能游泳啊!”我愕然了,问:“怎么就吃这水?”“嗯,这就是我们吃的水。”此刻,我心中有一种不快之感,望着那不断飘落的枯叶飞向池子水面,水虽清澈,但那些树枝、枯叶在里面这水怎么能入口呢?

村里都是用大小不等的石头垒砌的石房子。我小心地走在坑坑洼洼的石路上,跟着大娘来到一个斜坡之上的石屋门前,大娘说:“到了。”我们走进低矮的小木门,院子不大,一盘石磨占去院子二分之一的空间。一头灰色的毛驴带着眼布拉着石磨。一位中年妇女,(大娘的儿媳)忙手忙脚的把磨出来的面用箩筛在簸箩里。大娘一进院就急急忙忙拿起扫帚,扫磨道驴拉的粪。

石磨的两个磨眼里插着筷子样的木棍——叫做“抽”上下跳动着,(这标志着磨面及将结束,而且面量也不大)那人又把筛好的玉米皮子倒在磨顶上把抽拿掉说:“没面了,算了吧。”磨顶上的玉米皮子迅速的流进磨眼,又从磨的周围哗哗流下。最后停下来把驴的眼布摘下,驴脱了套一身轻松。它睁着大眼,用力摇着头甩着尾巴咴咴地叫着,四处张望多想寻一平松土地打个滚啊!

我帮她们收拾完毕,大娘拍打着身上的面说:“快进屋,快进屋。”

大娘住的是三间西房,北边一个土炕连着煤火台占去了大半间,南边是粮仓杂具满满的占去了一大间。中间只有一间多点的空闲地方,靠西墙放着一张桌子,靠桌子墙上挂一张毛主席像。这张毛主席像是每家必有的,是家家户户每天向毛主席早请示晚汇报的地方。

在这个小院里,东屋住着大娘的儿子一家四口。北屋是另一家姓王的。南墙根有两个灶火,他们在那里烧火做饭。大娘笑着说:“今天才磨的面,赶不上蒸了,就煮几个窝头吃吧!”大娘忙着做饭了。一会儿她的两个孙子拿着小碗在火边等着,不断地问:“奶奶,黄面窝窝啥时候好啊!”过几分钟又问:“奶奶,黄窝窝好了没?”奶奶烦了说:“小祖宗啊,八辈子没叫你们吃过黄窝窝啊?怎么就馋成这个样子?”是的,在那个年代,在那个山沟里,能饱饱吃顿玉米面窝窝头,就是美食佳肴了。

后来我们渐渐知道因为这里是山地,地势较高打井根本打不出水来。每年夏季的雨水季节,人们千方百计把四面八方的雨水聚拢到旱池里,慢慢澄清留着吃。我们在路边、地头,不断见到一个个的像小井样的水窖,那都是储存雨水用的。那里石多土少地薄,很少有能种玉米的地块,大都是种谷子。

开始我们吃了一段派饭,派饭就是轮流到各个社员家去吃饭。每家大都是稀饭里煮点萝卜条撒点盐,只有中午才有稀饭和谷子面窝窝头,有点野酸菜或者是老咸菜,也就很不错了。(野酸菜是一种小叶野生菜叫黑寒叶,做成的酸菜。也有用萝卜叶子做的酸菜)。那时的生活真是苦啊!多少天见不到一滴油,好久好久我都在怀念那天,在那位大娘家吃的那顿纯玉米面窝头和老咸菜饭啊!

后来,村支书总算给我们安排了一个住处,我们三个女生住在上街(坡上面的街)的一户农家院里两间的石房里。这家的主人是一对中年夫妇住北房,他家有四个儿女生活很艰苦,在大雪飘飞的寒冬,连个门帘都没有,进出随手关门,两个孩子合盖一条被子,穿的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衣服,孩子们总是围在煤火前取暖。

我们睡得炕都连着锅台,吃住在一个屋里。夏天,我们只有在院子里搭个小棚子做饭。那时我们的粮食指标二十九斤半,百分之二十是白面,有点小米,大多是玉米面,还有指标油记不清多少了。当时也有不少社员向我们投来羡慕的眼光说:“你们吃商品粮的就是好啊!”显然我们的生活水平远远在他们之上!

我们这些刚刚离校走向社会的学生,做饭可是一个难题。我们三人做饭都不精通。有一次,杨焕琴下工早点,她回来就做饭,原想给我们一个惊喜。她开始往锅里放了两勺米,她怎么搅也觉得太稀,一会添点米,一会再添点米,最后搅不动了。生米、熟米混在一起,是邻居帮我们把混合的生熟米饭分成几份,用水重煮。稀稀稠稠生生熟熟,尽管没菜我们狼吞虎咽吃的香甜。女生如此,男生更加糟糕,总是劳动中带头干,回家后愁着生米变熟饭,生生熟熟饥饿相伴……

在我们下乡的那个冬天,大队为方便群众吃水,确定在上街打个旱池。我们知青和村里的民兵组成了一个突击队。每天,天刚蒙蒙亮号角一响,我们就集中在大队部,由民兵连长和知青带领大家学习“老三篇”或其他毛主席语录。每人都要向毛主席表决心:一颗忠心向着党,刀山火海我敢闯。早饭后钟声一响,我们青年突击队紧急集合,高举着五星红旗,手里挥动着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雄赳赳气昂昂踏步前往。工地上一片繁忙景象:那时全村仅有三四辆排子车,其他就是:一条扁担两只筐,颤颤悠悠挑上肩。有刨的、有锄的,有搬石头的、装车的、拉车的,那说笑声、号角声欢腾一片热闹非凡。

我们几个知青,内心苦不堪言,凛冽的寒风把手背吹裂了,嘴唇裂的血淋淋的。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生疼。尽管邻居田大娘为我们每人缝制了一个压肩,挑担时戴在脖子上,减轻摩擦,但肩膀还是磨出了血斑。

旱池越来越深,劳动强度越来越大,十几米深的池子,所有土石全凭人力送上池岸。渐渐的我们真的精疲力尽了,尽管如此在休息的时候,我们知青还得带领着大家学习毛主席语录,或教唱革命歌曲。开始我们干一天活,每天换洗一双袜子。因为鞋进土,袜子泥了很不舒服就得换洗。后来累得一回家就一头栽倒炕上不想动,泥袜子土鞋也渐渐地习惯了。

在蹉跎的岁月里,时光为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我正沉浸在那苦涩的回忆中,秀兰拍了我一下说:“你看,那是谁?”我回过神来抬头望去:不远处一个身材佝偻的老人被金灿灿的晚霞笼罩着,在小楼前树荫下坐着,心闲意静的听着收音机,我们向上走了几步,仔细观察了一下我小声说:“是我们房东王大叔吗?”“是”秀兰说。啊,这就是我们当年住过的小石房的地方?认不出了啊!原先的小石房没有了踪影。从王大叔这座小楼看去,一座座楼顶上都装有太阳能。不少家庭还装了宽带。一辆辆小汽车在各家门口停放。只有不远处那个我们亲自参与修建的上街旱池依然如故,但水不多入口也被封住了,现在家家户户早已用上自来水。真是旧貌换新颜,此时我感慨万千!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大步朝前走去,此刻大叔愣愣的看着我,我向大叔招呼:“大叔,你还好吧?还记得我吗?”大叔上下打量着我,脸上露出一丝惊疑,又看了看笑眯眯的秀兰说:“熟,熟,你是······你是······”大叔用手拍着脑袋思索着。这时秀兰猛插一句:“知青。”大叔猛听这个熟悉而又久远的名词,惊了一下说:“哦,你是小荣,小荣。”他猛然抓住我的手说:“小荣啊,你面目还像,就是老了。”“哈哈哈······”大家都笑了。

经过一番互相问候,大叔说:“小荣啊,你既然来了,就多住几天,咱就不缺地方住。楼上楼下,就我和你大婶,孩子们各有各的家。今天你再想住过去那个小黑屋,嘿嘿——没了”。

我与大叔聊得正开心时,陆续来了五六位老人,我们互相问候,交谈。八十余岁当年的民兵连长——王大哥挥着手,指着西边那矗立着的高山正在开采山石,又指指绕村环乡的远远近近的锯石厂,雕刻厂密密麻麻。他自豪地夸耀着:“你看咱们这山区,院子全是青石板铺地,大门台阶全是青石条图案各异,要啥样有啥样,哈哈……在看咱村北的封峦寺,早已成为邢台地区的主要旅游景点,有多少外地人来游山观光烧香拜佛啊!城里人也向往咱这好地方啊!再看咱村东也有了高速公路交通方便,哈哈……”

昔日的荒山今日变宝地。是啊!这一带山石质量好,起出的青石能做成各种各样的石料。雕刻出各种图案花纹:那山水花鸟,栩栩如生。这一带的村民,大都是能工巧匠雕刻专家,他们做出的石碑,石人,石桌,石凳,石狮子遍及城市及农村的各个建筑基地。每天都有从四面八方涌来的车辆前来购买。这一带的村民用勤劳和智慧为飞跃发展的祖国建设呈现了辉煌!

是的,时代在飞跃,美丽的一页页在日益翻阅着,岁月的流痕只能在记忆里寻找、存放····· 此时夕阳西下,霞光普照大地,洒落在村庄,洒落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那亲切的交谈、欢乐的笑声、都定格在这灿烂的晚霞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