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望》教学设计
湖南省邵东市城区三中 赵冉
教学目标:
1.运用诗联品析法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2.学习并练习移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欣赏《春望》吟唱版。
教学新课:
一、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前往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
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二、学懂诗歌第一招:我是杜甫,细致地品
1.学习诗联品析法:
第一步:解字
我跟大家来说说这一联中的这个字,这个( )词的意思是( )。(书中有的注解不解说)
第二步:绘诗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这一联诗句展示的画面。
第三步:品词
在这一联中选了( )这个字,是想通过这个字告诉大家( )。
第四步:读诗
这一联我们应该怀着( )的情绪来朗读。
2.教师示范品析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第一步:解字
我跟大家来说说这一联中的这个字,(国)的意思是( 国都,也就是当时的长安城)。
第二步:绘诗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这一联诗句展示的画面。
第三步:品词
在这一联中选了(国破)这个词,描绘出一副(国都被占,城池破败)的景象;是想通过这个词描述出(草木繁茂,荒无人烟的凄凉)。
第四步:读诗
这一联我们应该怀着(悲痛,伤感)的情绪来朗读。
3.运用诗联品析法练习:分组品析后面三联诗歌后,请同学来展示品析收获。
三、学懂诗歌第二招:我是杜甫,动情地读
1.根据上面的品析,总结朗读的情感
春望
(悲痛,伤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伤心,沉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思念,担忧)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痛苦,无奈)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通过品读,我们感受到了杜甫(忧国伤时、思家悲己)的情感。
2.教师范读。
3.同学们自由朗读后,配乐诵读。
四、学懂诗歌第三招:学以致用,巧妙地写
微练笔:移情更动人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儿流泪,鸟儿惊心,实际上并不是花和鸟的感情,而是杜甫的心情,是杜甫在流泪,杜甫在胆战心惊——杜甫把自己的感情转移到花儿和鸟儿身上去了。
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我们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就是移情。不再是对景物进行简单的客观描绘,而是把我们的情感转移到景物身上,觉得景物也有着和我们同样的情感。我们欢喜时,景物也微笑;我们悲伤时,景物也叹气。
比如,用移情的手法来写“叶”,叶就不是残叶、黄叶、枯叶,而是孤叶、哀叶、悲叶。用移情手法写月,月也不再是斜月、满月、明月,而是“照无眠”之月、离别之月、思乡之月。
(一)小结移情技巧:
1.用心体会,确定感情
(要表达一种什么感情,是快乐还是忧伤?是欣喜还是愤怒?)
2.细致观察,身边景物
3.巧妙移植,景物说话
4.情发于心,情现于景
(二)微练笔:
试根据以下几种不同情境,对“放学回家的路上……”这一组景物进行描写,注意要将感情移植于景物。(每则100字以内)
(1)平常日子,你放学后,走在回家路上,见到的景物是……
示范:和往常一样,放学后已是黄昏,同学们三五成群地走出校门。道路两旁种着一排排的梧桐树,但是叶子已经掉光了……
(2)一次考试,你考得很差,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后,走在回家的路上,所见到的景物是……
(3)你的文章,在市级的征文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你喜出望外地拿着获奖证书,走在回家的路上,所见到的景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