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只是个隐藏家长教育失败的载体,十年前它是早恋,二十年前它是偶像,三十年前它是小说。——题记
网瘾,这对我来说,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熟悉是因为我时常看见关于它的新闻,陌生是因为距离它风靡的时间,已经过了十四年。而提到网瘾,我们总会想到一个因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过于急切而诞生的恶魔——杨永信。现在,让我回到十年前,回到那个令网瘾少年谈虎色变的地方——十三号室。
来到这里,令我们映入眼帘的,不是地狱般的影像,而是一群穿着迷彩绿的学生,整齐地迈着步子锻炼。在几个学生的脚底下画着几个圈,这几个圈代表犯错次数,当这几个圈的个数超过特定数量后,就会被送入行为矫正室,也就是十三号室,进行行为矫正治疗,而从这个治疗室出来的人,有百分之九十六的人变得顺从,这被某些媒体称为“奇迹”,但对当事人来说,他们是因为恐惧而顺从。而诞生这种“奇迹”的物品,只是一个小小的盒子——DX-11A型电休克治疗仪,适用于狂躁型精神病患者,而它的适用年龄,是十八至六十岁之间。这些网瘾少年,最小不过十二岁,最大不过十六岁。面对这些使用要求,杨永信信誓旦旦地说:“做电休克一百毫安以上的量,在国内外认为,都是非常安全的”。而这些大言不惭的话,仅仅是他的个人观点。当记者询问这些网瘾少年的家长:“但是如果这种仪器,使用在孩子身上,安全不安全你们知道吗?”时,他们说他们咨询过其他家长,而其他家长的孩子没有出现任何不良情况。这恰恰说明了他们的肤浅,因为这些网瘾少年,已经失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人格,从而变成了一台机器,一台循规蹈距,失去人心的机器!这些家长,也只是病急乱投医,他们养孩子,并非出于一种使命感,而是一种要求,一种养儿防老的要求!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一种正确的思想,偶尔上上网也没有错。但只有将我们的手空出来,牵向对方的手,才可以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标签:有感是个载体家长败的教育隐藏网瘾之戒年网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