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原文:
礼仪培养需实际
老师穿戴整齐,向来校的学生鞠躬,见面的学生也纷纷回敬。这本是一道靓丽的礼仪风景。学生本来应该如此,而老师身教胜于言传的方式更是让这样的教育更加深刻。
诚然,有的反对者认为,这样使得老师在做秀。但是即使是在作秀,那样的影响也比言语的教导好的很多。并且,从本质来看,这也不是作秀,而是有很好的理论和实际支撑。
从实际角度,礼仪意识已经在新一代中淡化了,我们大有必要从传统文化中把它捡起来。从《论语》到《孟子》,从“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到“藤野先生”,对于身边各种人的礼仪在我们璀璨的传统文化中都有全面的解释。经过千百年来的沉淀,成为了我们中华儿女的本能。但是,现在人的一句“太麻烦了”,就渐渐淡忘了礼节背后的尊重。所以,从现实的角度,我们有必要。
另一方面,从理论上,礼仪恰恰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古代的臣子和皇上、现代信息交往的第一句问候语、还有各种演讲汇报的开场白,没有一处不体现了礼仪。因为尊重师长的礼仪,所以造就了程门立雪的佳话;因为尊重父母的礼仪,所以有了请安的传统;因为对陌生人的礼仪,所以写成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名句。所以,实际中很需要礼仪的支撑。
所以,礼仪十分重要,也有必要从小开始培养。而材料中这所学校的做法,正是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尊重老师,更是让学生们学会了尊重所有人,也同样影响到了教职工。学生尊重家长,学生尊重老师,老师尊重老师,家长尊重老师,老师尊重家长……这难道不是一个类似于中国文化中的“大同”观念吗?以此,这并不是作秀,而是让学生从小尊重他人,练习礼仪。
康德说过:“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是值得我们深深景仰的,一个是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内心的崇高道德法则。”这种崇高的道德法则恰恰使内心的尊重和外化的礼仪。作为新一代,我们也要注重礼仪,将它传承下去。当然,也许有一天,当老师和学生互相鞠躬的时候,没有人质疑,而是觉得像大多数人一样。
作者:朱溦荷
教师改文:
老师鞠躬,传递礼仪文明
老师穿戴整齐,向来校的学生鞠躬,见面的学生也纷纷回敬,成为了一道靓丽的礼仪风景。学生本该如此,而老师身教胜于言传的方式作用凸显,这样的教育意义更加深刻。
诚然,人们习惯了老师给学生鞠躬,角色的互换略显新鲜。并有反对者认为,这是老师在作秀。但即便作秀,其积极影响也比单纯言语的教导好得很多。老师鞠躬虽是一种形式,更传递着一种文明礼仪。我们可喜地看到,面对老师的鞠躬,学生自然回礼,既然取得效果,这个秀,作作又何妨?
经济的快速发展,文明礼仪并未取得相应的提升。公交地铁未给老弱病残让座,排队插队高声喧哗的现象偶有发生。文明礼仪意识的逐渐淡化,应引起人们充分的重视。快节奏的社会,追求高效快捷,校园中孩子随口抱怨“太麻烦了”,甚至怼向父母老师,这恰恰是忽略礼仪背后的尊重。殊不知,讲文明,懂礼仪并不能浪费太多的时间,反而是彰显素质的最关键。
礼仪是人际交往中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的君臣、现代信息交往的第一句问候语,还有各种演讲汇报的开场白,无不体现了礼仪。因为尊重师长的礼仪,所以造就了程门立雪的佳话;因为尊重父母的礼仪,所以有了请安问候的传统;因为对陌生人的友好善待,才有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名句。从《论语》到《孟子》,从“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到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崇敬,礼仪之星在传统文化中璀璨夺目。
再者,礼仪重要,更应从小培养。小学正是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阶段。材料中该小学的做法,不仅让孩子学会了尊重老师,更让孩子学会尊重所有人。彼此尊重,成就中国文化之“大同”。
贵阳该学校的校长老师应该认识到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才出此举措;抑或是日常教学活动中,言语教导之后收效甚微的无奈之举。相信这个小学的行为措施,不仅教会孩子尊重他人,更能让孩子重拾文明礼仪,让其成为中华儿女的本能。
康德说过:“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是值得我们深深景仰,一个是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内心的崇高道德法则。”这种崇高的道德法则恰恰是内心的尊重和外化的礼仪。相信更多的孩子们,看到老师的以身作则,定会更加注重文明礼仪,并将它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