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台阶》教学设计

2024-09-12 08:07:14 刘倩辰 字数: 点击:

教学目标

1.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从情节入手,深入细节,欣赏人物形象。

2.深入体会文中“台阶”的含义,把握小说的主题。

3.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

教学过程

一、阅读提示,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继续来接触一位生活中平凡普通的小人物——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在进入课文之前,请大家阅读教材67页的阅读提示,说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关于文章内容和阅读方法的重要信息,注意用笔标记出来。

屏幕出示任务:

阅读67页的“阅读提示”,你获得了哪些重要的信息(文章内容和阅读方法)?

要求:在“提示”中标记出来。

①文体特征:从阅读提示中,我们了解到,这是一篇用第一人称叙述“我”父亲与台阶的故事的小说。那么,我们可以围绕“台阶”来梳理故事情节。还提示了我们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和理解这篇小说的主题是阅读的重点。

②阅读的策略、方法:“却”字提示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思考父亲在台阶砌成前后言行的矛盾和变化之处,来把握父亲形象和归纳主题。同时,还要关注小说中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通过做批注的方式加以点评。

小结: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本节课我们有三个目标:①围绕“台阶”梳理故事情节;②通过情节、细节、矛盾处把握父亲形象;③通过把握父亲的形象、探究结局来理解小说主题。下面,让我们一起“过关斩将”!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目标导学一:梳理小说情节,初步感知父亲形象

1.请同学们迅速阅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小说讲述了父亲与台阶的什么故事。

明确:本文主要讲了父亲用一辈子的时间来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故事。

问题来了:

①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明确:课文第8段——因为家乡有个说法,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对台阶的要求,也就是对地位的要求,他想要赢得尊重。所以说,台阶既是他的物质期待,更是他的精神追求。

大家注意,第8段介绍的家乡习俗是整篇小说的故事背景。我们阅读小说时,一定是通过小说的社会环境背景去思考人物性格命运和把握小说主题。就像祥子若身处现代中国,一定会是一名广获五星好评的专车司机,而在军阀混战时期他却最终走向穷途末路。同样的,《台阶》中的这一社会习俗也是这个故事的起点。

②为了实现这个愿望,父亲付出了哪些努力?

明确:捡砖、捡瓦、存角票、种田、砍柴、捡屋基鹅卵石、编草鞋……

③高台阶的新屋造好后,父亲怎么了?

明确:不自在(憋住不磕烟灰、与人招呼不习惯)、挑水闪了腰、若有所失……

2.有同学在预习中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既然是讲父亲建高台阶新屋的故事,为什么要在老屋的三级台阶上花那么多笔墨?

明确:

先看作者花笔墨写了什么内容:三块青石板的来历、石板很粗糙、“我”在台阶上玩耍、“我”能连跳三级、父亲在台阶的坐姿、父亲洗脚板。思考一下,这么写有何用意?

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为后面写造新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形成对比。

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来跳去,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之低。写父亲在台阶的坐姿,又是写台阶之低。

第四,写父亲的脚板,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贫困。

小结:通过情节内容的梳理,相信同学们对文中的父亲已经有了初步印象。下面,让我们通过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进一步把握父亲的形象。

目标导学二:品味细节描写,把握立体父亲形象

1.那么,什么是细节描写呢?

明确:人物的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外貌、肖像和心理进行细致的刻画,从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最能表现父亲情感和性格的细节描写,分析品味,用一两句话进行点评。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表达:“我的 (性格特征)的父亲,你……(细节描写)”

我们来看看同学们在预习作业中的答案:

我的强健、节俭的父亲,你力气大到能一口气背三趟300来斤的青石板,却也“心眼小”到为磨破了一双麻筋草鞋而感到可惜。

我的勤劳质朴的父亲,你的双脚因为辛勤劳作,布满了嵌着沙子和泥土的干沟,以致过年时洗完脚的水盆里满是泥沙,你却还觉得双脚沾泥时才最踏实。

我的坚定执着的父亲,你注视高高台阶的目光是那么专注,就连老是摇来摇去的柳树枝也摇不散。

我的吃苦耐劳的父亲,你垒在门墙边那已经磨穿了底的破草鞋才一个冬天就堆得超过了台阶。

……

2. 当然,同学们的答案有很多,这里只展示了其中的一部分。有同学关注到了文本的矛盾之处,并在预习作业中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困惑:

屏显:

①造台阶放鞭炮时,父亲为什么明明该高兴,却露出尴尬的笑?

②父亲挑水闪了腰,“我”想去帮忙,为什么父亲却很粗暴地推开“我”?

③父亲不让“我”管,为什么“我”就真的让在了一边?还“尽力保持平静”?

老师把这几个问题又回抛给了同学们,得到了一些回复。我们一起来探讨。

首先我们找到描写父亲尴尬的段落,在文章第21段:

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我把火一点,呼一声,鞭炮蹿上了高空,稍停顿一下便掉下来,在即将落地的瞬间,啪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什么叫尴尬?

明确:不自然、十分窘迫、难堪。

大家细细品读这些句子,看一看父亲哪里尴尬?为何尴尬?

(播放三段录音,配合圈画)

生:尴尬在父亲“居然不敢放”。但父亲不是因为胆小不敢放,是因为他太激动了,他花了大半辈子的准备才造好新房子,是很不容易的,他一方面很激动,一方面又放不了鞭炮,所以就显得尴尬了。

生:尴尬在面对乡亲们的目光,父亲两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放了。这是因为父亲一生都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从来没有像这样备受瞩目过,他现在修建台阶高的房子,意味着他即将变成地位稍高的一个人,觉得很不适应,所以感觉有些尴尬。

生:尴尬在父亲的背脊驼惯了,胸无法挺得高。本来修高台阶就是为了提高地位,现在地位高了,父亲却因为长年劳作,或者是骨子里的习惯无法做出相应的高地位姿态,所以有些尴尬。

大家分析的没错,正是因为骨子里的质朴、谦卑使身为农民的父亲永远都不会、也学不会张扬。这一点,同样体现在后面第27段父亲坐在高台阶上和别人打招呼时觉得不自在,以致于回答错了话,和不断往低一级的台阶挪的举动上。

再来看挑水闪了腰的段落,在文章第28段:

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了惊,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

同学们关注课件上标红的语句,细细揣摩,看能否想到父亲生气和“我”不管的原因。

(播放两段录音,配合圈画)

生:一方面是父亲对儿子这种行为觉得很生气,认为儿子瞧不起自己,连扁担都挑不动了,另一方面是对自己的生气,自己挑个扁担腰都会闪,真没用。“我”不像让父亲生气,所以即使心惊,也尽力保持平静。

生:两次提到了毛竹扁担的叫声,又用“很老”来修饰,应该有暗示父亲的身体就像这扁担一样,长年劳作后已经大不如前了。所以父亲内心不仅愤怒儿子的行为,还有感到自己老了的痛苦,但自己又不肯承认,很要强,不服输。而“我”正是因为了解父亲的不服输、倔强的性格,担心自己的帮助变成对父亲的侮辱蔑视,所以不再插手。

对啊,这不仅是儿子对父亲的理解,更是男人对男人的理解。此时此刻,不插手,给父亲尊严,就是对父亲最大的尊重。

3.现在,你能总结概括父亲的形象吗?

明确:父亲是一位敢想敢做、执着坚韧、吃苦耐劳、朴实厚道、和善谦卑、倔强要强的普通农民。

目标导学三:探台阶内涵和结局,深刻理解小说主题

1.“九级台阶”终于建成,父亲却“若有所失”。他失去了什么呢?

我们结合第30段对父亲有一个镜头特写,一起来思考:

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很多同学认为父亲失去了青春岁月、失去了强健体魄,还有同学注意到父亲想要改善地位的目标并没有实现。

确实,在“九级台阶”建成的当天,父亲就坐在最高一级上抽烟,这看起来不经意的一坐,却是半生的渴望。然而“九级台阶”的建成并没有让他真正感到了地位的提升,骨子中的朴实谦卑反而让他觉得十分不自在,不止如此,当这最高的愿望达成之后,他便不复人生目标,很快失落了。尤其在父亲闪了腰后,“我”包揽了挑水,一生劳作的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了。这高高的台阶,对他来说,是人生目标、是精神动力,同时也是父亲衰老的见证。

父亲圆满地实现了改善居住环境的生活愿望,但身体衰老、远离劳动,失去人生的价值和方向,让父亲倍感失落,因为父亲老了,他没有精力和勇气再次出发了。

2.父亲经过了日积月累的努力,终于筑起了“九级台阶”,倘若文章就此带着父亲的幸福戛然而止,那最好不过,但作者却延续笔力,写出了父亲的失落,更以“怎么了呢,父亲老了”结尾,虽不是悲剧,但却如同有悲剧一般的力量令人哀伤。关于这个结局,作者李森祥曾说过:

关于小说的结尾,当初我的确没有把它当做悲剧来处理。在中国乡村,一个父亲的使命也就那么多,或造一间屋,或为子女成家立业,然后他就迅速地衰老,并且再也不被人关注,我只是为他们的最终命运而惋惜,这几乎是乡村农民最为真实的一个结尾。但是,即使富裕起来的农民,他们最终的命运会不会有所改变呢?我个人仍然认为不能!这就牵扯到另外一个层面,如人生的两难,中国传统文中的一些顽疾……当然还包括生命的终极目的等。

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作者对以父亲为代表的老一辈农民的最终命运是充满惋惜和同情的。所以作者期望,期望农村的面貌能够有所改变,父亲们的最终命运能够有所不同。

现在我们可以归纳这篇小说的思想主题了:小说通过叙述父亲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实现了一辈子心愿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父亲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等优秀品质的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的感情。

三、课堂总结

今天文内的父亲形象让我们多少有些沉重,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让我们心潮难平。虽然文中只写了一个父亲,可他又是许许多多个父亲。他们耗尽了一生的心血只是为了造一栋新房子,给儿女成家立业。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女们的眼里不是耀眼的、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里流淌着的那份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生命因子,恰是撑起儿女们事业辉煌的砥柱。

撑起家庭幸福天空的父亲也是“我”人生中的一级台阶!

以父亲为代表的这些一无所有但依旧艰苦创业的草根阶层,正是我们民族文化中最厚重的那级台阶!

希望生活能善待每一位父亲!

四、作业布置(二选一)

1.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

2.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把“父亲”这个勤劳质朴,坚忍不拔、和善谦卑的形象塑造得丰满、生动,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也观察到了一些父母的生活细节呢?试着写一段话,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你父母的某方面特点吧。(200字左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