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有意思,父亲的身份证除了名字“董国财”以外,其他信息竟都不准确。他出生于1970年阳春三月,具体日期奶奶说得含糊,已无从考证;籍贯“吉林省水吉县”也不详细,其实,吉林省磐石市明城镇永红村小红石电的乡亲们才最先听到我父亲的第一声婴啼。或许何时何地出生不重要,重要的是“好男人,该有一部传奇”。
父亲从小性格内向,讷于言敏于思。他只要背起书包,就会展现出无尽的风采。
父亲早慧。父亲自小爱念书,而且念得很好,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领奖状领到手软。他有幸遇到出色的语文启蒙老师,课讲得生动如故事,为他打下了铁底子,让他爱上语文,后来还教语文。念小学时,他就是村里的“小先生”,常常像模像样地为人代写书信。曾经有个小媳妇跟丈夫闹矛盾,赌气回了娘家。他“笔落惊风雨,信成泣鬼神”,完美劝回。他还擅长讲故事,放学后总被孩子们族拥着,一路跟到家还听得意犹未尽。
父亲善良。爷爷早逝,只留下了一间茅草房,那时父亲才12岁。由于家庭贫困,伯父担起了长子之责,辍学供父亲念书。父亲考入县重点高中后,他一分钱都舍不得多花,吃饭就像《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吃得简单,也吃不饱。他考人吉林师院后,一次,他在宿舍外的栅栏上晾晒学生公寓的被褥,有一床得子不翼而飞,他宁肯自己赔一床也不顺手牵羊拿别人的。现在,父亲每次参加同学聚会,他的同学都会说起这段往事。
父亲热情。他的作文教学激情如火,每天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写下水文。用广告宣传纸的背面打印作文投给报社。虽然“抠门”了点,但不耽误发表。他的学生盼样刊和稿费,成了学习生活中的主题之一。他热情似火、与众不同,俘获了我母亲的芳心,他们的爱情故事就如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的故事那般,平凡且动人。
父亲晚成。45岁时,父亲才圆了高级教师的梦。他申请下乡支教,不必说他的学历,也不必说他的教龄,更不必说他的答辩,单是一则发表论文的样刊就让市里的评委直点头,大半生桃李天下,他的第一届学生从韩国打来电话,纵然阔别25年,依然难忘恩师。
2000年,父亲凭一句广告语获得200元费(有《中国青年报》为证),他写的是“好男人该有一部传奇”。生命不息,传奇不止,谨以此小传,致敬我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