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读《语文:深深浅浅之间》有感

2024-10-16 13:02:06 金璐 字数: 点击:

这个假期很漫长,有接踵而至的疾病,有令人焦虑的“被控制”,但也有没人打扰的孤独,与虽然不多但不间断的阅读时空。

犹记得2016年新教材刚开始使用,我人在初三却在初一上的那堂让我至今脸红惭愧的公开课——《植树的牧羊人》。前辈们的建议都懂,但我总无法将之落地于课堂。理论与实践的天堑跨越不了的煎熬是在听了肖培东老师来长沙上的一堂示范课后方才消散。所以,今年8月份的《语文:深深浅浅之间》的阅读体验也因生活与“前缘”显得格外特别。

道如内功,是需岁月修炼

初为人师时,或是工作几年忙碌到天昏地暗时,我们常常喜欢“抄袭”。这并不利于语文教师内功的修炼。就像没有心法修炼的芷若版“九阴白骨爪”,伤身!

《语文:深深浅浅之间》一书以一篇篇经典课例组成,其中每一课例又包括了浅浅小语、课堂再现(含教学感言与我在现场)、名师点评三大部分。虽然依然会被精彩的课堂惊艳到拍手叫绝,但我更喜欢在“教学感言”处驻足、停留、摘录,深思。这一部分内容或是介绍千丝万缕的备课思路,或是以随笔的方式做了扎实的文本解读,或是对备课时教学内容选择做个追根溯源,亦或是授课后及时的审视反思……这里深藏如何“创作”一堂课的秘密。

从备课的维度来看,肖培东老师的课做到了“8看”:要看文体特征(小说、散文、实用性文本……)、要看主旨内容(写了什么)、要看写作动机(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要看语言手法(怎么写的)、要看编者意图单元目标(为什么放在这个单元的这个位置)、要看最能体现文章特色的重要语段、要看教学价值与意义(为什么教这篇文章)、看学情(预测学生读懂了什么,什么没有读懂)。以九年级的《溜索》为例,文体是小说、主要写的是马队溜索过江的故事、写作目的在于展现人与自然的抗争、战胜困难、人生需要磨砺等主题、语言简练准确、所在单元是小说单元,前两篇是分别是《孔乙己》和《变色龙》、最能体现文章特色的有3、4段,教学价值是教会学生学会借助旁批进行自读小说,学生通过阅读不太能注意到的是小说中“物象”的使用以及“阿城”式的语言表达。正是有了这样的分析,呈现出如下课堂呈现。图片

而呈现如此逻辑清晰,体现思维进阶训练的课堂设计,其背后的阅读、研究应该数不胜数。有人数:“用一辈子的时间备一堂课。”我想我现在是能理解的。

所以在阅读或设计一堂优秀的课时,应思考每一个主问题设计背后的指向,关注师生的活动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关注教学目标设置的合理性。一堂语文课,不是金点子的堆砌,不是师者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更不是对前人教法的依葫芦画瓢,而是有了“8看”之后才的新创作。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而非方法决定内容。

语文教师道的修炼,需要扎实的阅读,这不仅包括文学作品的阅读,更包括理论知识的专研,还包括属于自己的生活、生命体验,只有不断的更新理念,不断的丰富自己的内心,开阔自己的视野,才能真正的拥有语文世界的星辰大海。而这都需要沉淀,需要沉浸岁月的修炼,“抄袭”、“爆炒”是缺少生命力的。

术可极简,亦需撩拨加持

读肖培东老师的课,“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是其常见的开头,“这篇文章怎么读”,是他常用的问法,单刀直入,大道至简。但即便简单,但肖老师的课还是有很多的“心机”设定。这如同简单的生活里那不经意但又有些刺激的撩拨。如:

妙用插图。如《猫》教学的第一环节,看图辨猫,指向于学生文本的梳理,通过图文的比对实现“沉浸式”阅读。这比起问“这三只猫各有什么特点”来得有趣的多。我不禁想到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篇文章,也有一幅插图,我校一位年轻老师做了一个设问:“谁才是庄子”,问的婉转,但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比对二人不同的价值观。这样心机的撩拨是值得玩味与思考的。

花式朗读。在我校的语文教学中,我总是听到的分析多,朗读少。其实朗读在某种程度上为学生搭建了文本细读的桥梁。《老王》一课的“梳理文章内容”部分,分析我与老王关系好那里,学生读到“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老师非常敏锐的追问:“哪个词”,并通过重读“一路上”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理解老王与杨绛的“关系好”。在“闲话千钧重”环节,采用情境还原,将第三人称转述变为直接的对话朗读,让学生体会杨绛语言的看起来平淡但是却意味深重的语言特点。朗读在某种程度上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做了铺垫。比如在对话悟“愧怍”的环节里,老师采用了齐读、师生读等多形式朗读,为后面学生补白老王与杨绛的对话蓄势。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更加明白何为“愧怍”,为何“愧怍”,深入浅出,但又不着痕迹的带领学生领会这篇文章的思想情感。

求同比异。找相同,比不同,事物在比较中特征凸显。这在肖老师的课堂上更是使用的炉火纯青。如:《老王》一课中开始就是“老师”的老与“老王”的老的对比,从而引出探讨话题——我与老王的关系好,进而达到梳理全文内容的教学目标。而《孔乙己》一课开始是寻找《幽径悲剧》与《孔乙己》的相似之处,进而从悲剧的结局到悲剧产生的原因,悲剧的意义进行的对比阅读,对比贯穿整堂课,层层深入,抽丝剥茧,水到渠成。

……

此书中很多文本的“术”(教法)的运用,皆是信手拈来,但又见授课者的七窍玲珑之心。但无论如何,肖老师的术都是建立在更好的让学生悟“道”的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始终未为教学内容服务。把握了这个度,语文课堂的“撩拨”就不是“油腻”,而是“锦上添花”,情趣盎然。

语文生活,从来皆是一体

张春华教授在《语文:深深浅浅之间》的序言里说:“培东从来没有忽视学生,因为语文教学是人学。”王君老师在评课中也提到,“你的教法便是你的活法。”肖培东老师的课不仅仅在解读文本更会关照生活,比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生活迁移,《傅雷家书》的教学更是以自己的亲子关系为起点,开启教学。

语文应该是从生活中来,又要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世界里走向生命的星辰大海。

然而,此刻的我也想从学生说回教师本身。如果说语文世界的有她的道与术,那么语文的源泉,现实生活呢?我们的现实生活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道与术。一个生活明媚,热爱生活,对生活有高价值追求,会“撩拨”生活的老师才能真正的在语文教学的世界里拥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力与生命力。

最后想对自己说:“无论语文,还是生活,都要真心。除真挚的心灵外,别无高贵的仪容。卡莱特说,任何一本书,一篇文章的影响,莫过于使我们开始做内心的反省。”

立秋的第一杯奶茶可以不喝,但《语文深深浅浅之间》一定要读。

标签:有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