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学习心得|浅析“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四有”教学

2024-09-12 08:17:19 文题网 字数: 点击:

2014年第30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勉励广大师生的讲话中,提到“四有好老师”这个概念,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几十年奋战在教学一线、并且不断思索、追求语文艺术教育的余映潮先生和王君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四有语文教育家”。结合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特点,顺应学生发展的需求,笔者认为在“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也应包含“四有”,即有序、有趣、有效、有用,应以学生为本,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课堂为主战场,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循序渐进与系统教学相结合。

下面是笔者对“四有好课堂”的思考,以2022年1月22至23日名师优课组织的一场公益直播暨双减背景下中小学课堂变革专题活动中的两堂优秀展示课为例。这次活动的嘉宾余映潮老师和王君老师分别带来了两堂展示课和两堂讲座,本文主要探析两位老师《记承天寺夜游》的同课异构教学课例。

一、有序

“有序”是课堂教学内在必然的追求,因为教学本身就是要引导学生从混沌无序走向清晰有序,而探究真理、获取知识,本质上也是要发现挖掘其背后的秩序和规律。因此好的语文课堂也要呈现充分的条理性,教学思路要清晰。余映潮先生在讲座中也提到,“教学思路清晰是教学设计水平的第一反应”,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线条简洁,教学步骤明朗,教学板块清晰。

王君老师的《记承天寺夜游》以一个主问题贯穿整个教学,“月是空明之月,人是 之人”,以课文分析为基础,探析作者苏轼的个人品质,随机抽取6名学生上台进行30至60秒的微演讲,要求有观点有总结,并邀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进行发言的关键词提炼,学生们的回答指向“恬淡、悠闲、寂寞、孤寂、乐观、豁达”。而王君老师也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提炼总结,“月是空明之月,人是空明之人”,“空明”即“了悟尘埃,明心见性。摒除杂念,灵魂安宁”。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问题指向明确,学生们深深走入文本,对作者其人有自己的解读和理解,挖掘出文中之景与作者之情的内在联系。

王君老师的高明之处是循序渐进,抓住合适的教学时机,将教学由课文拓展到更丰富的群文阅读,“如何研究一个人,一个男人?要看他与周围人及自我的关系”,而研究苏轼其人,也要从他与妻子、兄弟、同事以及自我的关系。这个教学环节既巧妙穿插了苏轼丰富的文学代表作品,又让学生明白解读一个作家不能以单篇定其人,而是广泛阅读积累,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挖掘。这种设置完全符合王君老师青春语文的“主题聚焦提炼意识”,站在生命的高度、人性的高度,赋予文本新意义。最后王君老师又回到最初的问题,“月是空明之月,人是 之人”,学生发言明显积极深刻很多,“豪放、多情、远方、深情、神奇、自由”,而王君老师也将“空明”一词升华,借助《说文解字》,将“空明”解读为“身有承担,心怀明月。爱自我、爱天地、爱众生”。

整堂课的教学践行了“青春语文”的主张,“打通了读法与活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与经典融通,与心灵悸动点融通,提升了生命智慧,整堂课打通了教学素材与学生的核心素养,将人文关怀与文本关怀双剑合璧。

余映潮先生在讲座中多次提到“板块式”思路,即每个板块思路清晰,教学有序;每个板块或教学活动都是半独立的“微型课”,这些板块能使课堂教学波澜生动,富有形式变化。他在《记承天寺夜游》教学中也践行了其“板块式”思路。在教学之初,范读课文,PPT展示苏轼的简介、创作背景、名家评价等相关知识。学生的活动分为自读自讲、朗读体味、读背积累、美句欣赏。第一环节旨在让学生理解课文意思,并且通过译文观察文章的行文思路、情感波澜、语言表达妙处等,形成对文本初步的整体认知。第二环节多次让学生进行自由诵读,引导学生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读出一点感慨的味道、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提醒学生注意关键词句的重音、节奏、语气的处理,并且提炼出“朗读是技能的、审美的,能表现对课文的理解,以声传情”。第三环节注重引导学生背诵积累,并且深化对文本的结构解读,提炼出其中的多种表达方式,叙述部分体现欣然孤寂之感,描写部分体现陶醉赞叹之意,抒情部分有感叹感慨之怀,并挖掘出文本“背景——情境——月景——心境”的“二景二境”结构,进一步提到“起承转合”的结构模式。第四环节聚焦局部,对千古名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进行美点赏析,学生畅所欲言,老师点评精妙,最后提炼出“比喻精美,静中喻动,画面纯净,镜头清丽,一笔两写,状景达情,承上启下,引发心声”的美点。课堂的结尾自然生发出“闲人”的意味,即“悠闲的情致,宁静的心境,旷达的胸襟,淡淡的悲凉”。最后布置了一个高效作业,各用一个带有“月”的四字短语点示本文的四层大意。

余映潮先生的教学不仅思路清晰、提问精粹,而且注重学生的高效阅读,关注课程资源中的语言学用、技能渗透、知识渗透、集体活动、审美熏陶、教学标高,他对课文的研读能力也是非常高深的。

二、有趣

“有趣”是课堂教学的活力和魅力所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的课堂更容易激活和唤醒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对知识的热爱,甚至还能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求知创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情境、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教师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具有启发式的问题则更为重要。

王君老师的“青春语文”提倡通过灵性阅读、生命写作、激情生活三条路径使语文教学过程保持青春状态,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保持、享受整个人生的青春状态(幸福人生)做准备。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境设置和趣味问题的引导,在对《陋室铭》的教学中,她打破常规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以“这么爽的人生,你敢不敢要”为课题,对刘禹锡的《陋室铭》进行思辨教学,旨在探索文本的当下意义,以及驱动学生对刘禹锡其人的品析,借助刘禹锡一生诗路的学习支架,融入其大量创作文本,将知人论世与文本解读紧密结合,在充分了解其人生经历后,追问学生“刘禹锡的超爽人生,咱敢不敢要”,引发学生对自己人生的思考。

王君老师在《记承天寺夜游》教学中也同样提出了有趣而发人深思的问题,在分析苏东坡和妻子关系时,设计了一个问题“你愿不愿意成为苏轼的妻子”,并将问题延展到预习,课前有位同学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并发言,学生根据自己查询到的相关资料,发言不愿意嫁给苏轼,因为他一生颠沛流离,不会过日子,没有时间陪伴家人,还会有成千上万个情敌,如果嫁给苏轼定是负重前行的一生。学生的发言虽稚嫩,但其中会出现一些妙言趣语,更会引发其他学生的兴趣,也会对老师解读苏轼写给妻子的诗文起到一个“欲扬先抑”的效果,王君老师选取《饮湖上初晴后雨》、《蝶恋花》、《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等诗词,从中挖掘出深情多情的苏轼,最后再来个留白式的追问“这样的苏轼,你愿意嫁吗”。

趣味性问题的驱动不仅在课堂上能达到很好的教学启发效果,更会打通学生的思维固化模式,能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真正地多元化地阅读文本,并且化经典文学为个人成长的滋养,通过学习语文,而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

三、有效和有用

“有效”是基于学生维度的评价,即学生是否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有所成长,是否具有饱满的生成性和充分的获得感,课堂对话与活动是否充分有效,课堂教学是否抵达了每个知识点的本质,是否有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有用”是一种前瞻性的,不仅强调关联学生的生活实际,也强调观照学生的未来发展,终生成长。评价其是否有用至少应该有三个维度,即学生参与生活的主动性、教师引导生活的科学性、生活项目完成的时间量。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关键在于真实丰富的师生对话交流,课堂上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点评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效的交流。一位学生概括苏轼是“神奇之人,超越,不似凡人,又是天才”,这位学生很有思想性,但是语言表达不够精准妥帖,王君老师马上点评道“你很有哲学的高度,你眼中的苏轼既非凡,又平凡”,引来全场听课师生的掌声。王军老师和余映潮老师的课会兼顾大部分的学生发言,注重课堂教学的集体活动,而不是一一展示。余映潮老师对语言学用和知识技能要素是高度关注的,在《记承天寺夜游》教学中他注重学生对作者、对创作背景知识的积累,注重关键字词注释的积累,文言文译文的疏通,注重当堂背诵积累。

图片

王君老师的教学注重对文言文文化层面的挖掘,关注推陈出新的经典灵魂,探索文本的当代意义。借助苏东坡的一系列文学作品和文学经历,唤醒学生的自我人生认知,化抽象的文字为生命经验与体验。这既是对文化传承的理解与传承,也是一种审美,具有超越现实的内涵,具有一种内在的精神,可以感染、丰盈、滋润学生的内心。

“双减”政策的出台有效缓解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课业压力,但同时也对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有好课堂”是系统全面的,有序是基础,有趣是灵魂,有效是前提,有用是根本,四者缺一不可,彼此融合与促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