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老家的记忆(一)---路

2024-09-11 00:07:12 张泽全 字数: 点击:

远在千里之外,听说家乡今天下雪了,自从来到广东,已经很多年没有见到过家乡下雪了。闲下心来就想起了老家的路,年关将到,那条家乡的路是否好走……

我的老家在湖北省襄阳市一个边远山区小村,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村的村名都叫“红星x”“国强联x”“民主x”“新气象x”“建国x”……什么的。我的小山村就叫“民生二大队”。小时候的记忆中,村虽小,分为四个小队。村委会、学校、供销店、医务室(有2名赤脚医生)……都非常齐全。那时候村里人很多,人数众多,学校还是一所完全小学,七十年代学校两任校长竟然都是我的堂舅.村里民风很淳朴,遇到家家户户的长辈,我们小孩都称谓“某某伯”“某某叔”……;孩子们都互相称为“某某哥、某某姐……”那时候我觉得我们村是最幸福的……。

可是,最令村民头疼的是通往外面的路,整个村是由三条冲组成,六十年代初,公社兴修水利,三条冲的水汇聚在一起形成了名为“青龙嘴”水库。这样,村的地形就是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要想出村就必须翻过东北面的石板坡,顺山脊而下,最后再翻一道“皂角树”梁子,才可到达公路。路程虽然只有2.5km,但是只有中间的一段名为 “黑沙子子” 的路好走,其他路段都是“晴天一把刀,下雨一团糟”。

即使这样,在六七十年代,我们村每天都是熙熙攘攘,人流不断,村里山上山下的路都是“明晃晃的”,附近平地的几个村的村民每天到我们山里打柴,早上很早就进山,下午才挑着重重的担子回家。本村的村民不愁柴烧,大人小孩都抽空肩挑背扛,把柴货弄出去换一 点油盐钱,贴补一下家用。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每天中午放学前,大人们都会给我们小孩子准备一捆柴货,放学的钟声一响,我们就扛着财货(特别小的孩子就扛一根树干)到公路边的供销社卖掉,换取几毛钱或者一块多钱,高高兴兴回家吃饭再去上学。大方的家长会允许我们花掉一毛钱买十个糖果作为奖励。嘴里含着一粒糖总怕它融化快了,一口含回到家,心理甜蜜蜜的。路虽窄,勤劳的人民不怕艰难。

为了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老一辈的村委会领导们都认识到“要想富先修路”。在我的记忆中,好像是七十年代中后期,党支部书记张家生(第一任村书记)、大队长汪启合(人称汪大伯)、文书杜则贵(人称杜大叔)带领四名小队长和全体村民决定开山炸石,为村民修一条致富路。老一辈的长辈们在修路时,个个都是英雄。一队的曹大贵、刘汉山、刘汉启等刘家湾的刘氏兄弟、李乐银、李乐发等李氏兄弟;二队队长汪启超二伯带领汪氏家族人、占忠羊、罗氏兄弟四家人等;三队的罗家湾罗氏兄弟、老连长老党员章振友等;四队的陈氏家族、罗氏兄弟等等。

他们每天手脚起泡,汗流浃背,村里没出过一分钱工资,就是区区8分、10分的工分就让他们乐乐呵呵地奉献。我们放学时,也是中午收工时,远远看着四个小队的点炮队紧张而有序地点山炮,当点炮队员飞奔着躲起来的时候,隆隆炮声,排山倒海,大片的山石飞奔而下,每一声炮响都是胜利的乐章。可惜了叶子宽老人一家了,他家的房子靠近新修的路,每每放炮,飞出的石头都把他家的屋顶砸的乱七八糟,偶尔还有汪氏两家的房屋,偶尔也是如此,可他们没有怨言,总是默默的奉献着。

历时一年多的时间,村里终于有一条宽敞的马路了,晴天时可以拉板车,也可以走汽车。村路修好没过几年就分田到户了,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自留山、自留地上产出的树木、粮食都可以用板车拉倒山外出售,村里面很多家庭还盖起了青砖或红砖瓦房。小名冯狗熊大哥是村里赤脚医生,是第一家盖青砖房的。

村里新一届领导班子很重视教育,只要家里孩子有能力、有愿望、想上学,村里都非常支持。村民们经常拉着板车卖出山货,都是为了能给孩子们交学费,剩余的钱贴补家用。我是1984年考上师范的,是全村解放之后第一个考上中专的学生,上学前村支两委的领导都去看望我爸妈,还给我买了很多日常用品。之后几年中,村里弟弟、妹妹们有很多都考上了大学。小小的村庄有了很多大学生,硕士、博士都有。我们都是踏着老一辈的叔叔、伯伯们修出的大路走出山村的。

老辈们修的这条山路在人们脚下走了近30年,转眼到了21世纪,随着时代的变更,村民对这条路还是不满意。以陈昌洪为代表的新一届村委会领导班子又有了新的想法“集资修条水泥路”。改革开放几十年,不管是留存的村民,还是走出大山的工作人员,家家都不缺几个小钱了。村委会在全村发出了号召,集资修路。

你一家我一家、你一百我一千……,终于可以动工了。

山里修路条件不好,村委会的领导和小队长们轮流值班,监督质量、守护安全,有时候他们就轮流睡在工棚里。他们的心血没有白费,一条宽3.5米的水泥路终于修到了村口。竣工后,很多在外工作的年轻人都开着小汽车回家,村里也有很多家买了农用车、运货车等等。很多老年人的身体已经很差了,可硬要出去走一走,走在平坦的大路上,心里不知有多舒坦,心里美滋滋的……

这条水泥路修好后,没过几年,“民生一”和“民生二”两村合并,形成了新的“回流湾村”。合并后村委的实力增强了,,村里的财力也在不断提高。这两年受新冠肺炎的影响,我已经两三年没有回家过年了,听说村里又扩宽了原来的水泥路,还增设了路灯,以后回家就更加方便了。现在经济发达了,农业都是机械化操作,没有了儿时放牛的牧场。儿时放牛最好玩的牧场早已被郁郁葱葱的森林覆盖,人们的生活也在不断改善,一代一代的年轻人都走出了大山,只剩下守护家园,盼望子女归乡的老人了。

不过我还是有一个梦想,如果哪一天有钱了就在石板坡下打一条隧洞,彻底摆脱那条曲折的山路。我梦想这个愿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

贫穷不离故乡土,富裕不忘家乡人。

2021年腊月于东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