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是杨绛笔下一篇经典回忆性散文。老王,这样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他的命运充满不幸,但他却有着“善良、 朴实。从幸运与不幸的角度理解作者的愧怍,进而理解作品主旨。抓住作者改述称呼的细节,论述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是一个阶层对另一个阶层的愧怍,是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家国情怀的体现,是平等对待每个生命的悲悯情怀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改题导入
今天,我们跟随作家杨绛要去认识一位普通的三轮车夫老王,了解他的人生经历。我们都知道,杨绛是文学大师,她的作品在中国文坛都享有盛誉,那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课文的题目《老王》可不可以改写《王老》?
“王老”——指受人尊重、有名望的人
“老王”——1.亲切
2.作者与老王熟悉
二、走进老王
1.同学们的态度很明确,文章的题目决不能改成《王老》,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老王这个人?你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幸运的人:杨绛,钱钟书夫人,原名杨季康,(1911—2016 ),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
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
不幸的人:老王
2.老王的“苦”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先为老王制作一份简历。
3.课文中哪些事情体现了老王的善良?
预设1:送冰。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
预设2:送钱先生看病。
预设3:送香油和鸡蛋
三、走近杨绛
1.杨绛先生究竟为老王做了什么,使得老王用尽生命最后的力量来回报作者呢?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①照顾老王生意,坐他的车(第1段);
②女儿送鱼肝油,治好老王夜盲症(第3段);
③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第7段);
④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第6段);
⑤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第14段)。
2.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很照顾老王,那她当时的生活怎样?是否有富足的物资可以给老王?是否有充分的能力可以照顾别人?
写作背景(资料来自杨绛《丙午丁未年纪事——乌云与金边》):
在群众愤怒的呵骂声中,我方知我们这一大群“示众”的都是 “黑帮”、“国民党特务”、“苏修特务”、“反动学术权威”、“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等等。我和同伙冒雨出席棚,只愁淋成落汤鸡,不料从此成了“落水狗”,人人都可以欺凌戏侮。
小结:这样的处境应该是十分艰难的。作者在当时受批斗、被人欺凌的情况下,仍能尊重他人、照顾他人,表现善良,说自己是“幸运”的,这说明她善于体会别人的苦处而淡化了自己的愁苦。这样的人很高尚,她的言行散发着人性的温暖,散发着“人道主义精神”的光芒。
四、合作探究
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可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说她还感到“愧作”?作者为什么会感到“愧怍”?
老王一直对杨绛一家对他的关心心怀感激,心里把杨绛一家看成真正的朋友,尊重他们,也理解他们艰难时期的处境;而杨绛一家对老王只是出于同情,给予他的多为经济上的帮助,并不是对纯朴忠厚的老王以更多心灵上的理解与帮助,没有把他视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而多年之后,作者体会到了这一层,发现自己对老王远不如老王对自己,所以心感愧怍。(亦可见:人与人之间要突破界限,建立真正的平等友谊,有些困难,这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真正的反思。)
五、拓展延伸
1.请学生自由发言,联系现实生活,说说身边的老王。
2.跟这些弱势群体相比,我们是幸运者!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那些不幸的人呢?
六、当堂达标
写一写你身边善良却又平凡的普通人发生的故事,不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