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下午,我和外公一起回老家掰椿芽。
走在沙颍河大堤上,只见两边的香椿树纷纷探出了尖尖的“脑袋”,结起了一簇簇的嫩芽,那嫩芽就是我们太和的特产——椿芽。那些椿芽像一朵朵小花尽情绽放,小叶子黑红黑红的,下面的根是青青的,绿里透红。嫩红的椿芽随风飘动,阵阵清香,沁人心脾。一簇簇香喷喷、油亮亮的椿芽,成为沙颍河沿岸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到了老家,外公扛着梯子,提着篮子,我则扛着一根五米多长的竹竿,竹竿的一头有一个钩子——这是掰椿芽的工具。我们来到地里,哇,椿树那么高,椿芽就在枝头上摇头晃脑。
外公搬着梯子搭在树边,三两下就爬到了椿树上。我把竹竿递给他。外公双手紧攥竹竿,用钩子勾住椿芽,轻轻一掰,椿芽就悄然落下来了。看着外公掰椿芽,我心中的疑问解开了:为什么不叫“采椿芽”,叫“掰椿芽”?椿树那么高,怎么采?只能用竹竿钩子掰了。
“我们这儿的椿芽色泽油亮,芽头鲜嫩,肉质肥厚,过去可是被称为‘太和贡椿’,专门给皇上吃的……”外公一边掰椿芽,一边给我讲椿芽的故事。我在树下,不停地捡着掰下来的椿芽,不一会儿就捡了一篮子。
这时,我手痒痒了,央求外公让我试一试。架不住我的央求,外公勉强答应。“注意安全!”外公提醒我。
我爬上梯子,学着外公的样子使劲一掰。咦,怎么椿芽在枝头一点动静也没有?“钩子勾住椿芽的根部。”外公及时指导。再一掰,果然成功了。原来掰椿芽也有窍门,真是要自己试一试才知道啊。
夕阳下,带着我们掰的椿芽,我和外公满心欢喜地回家了。
(作者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民安路小学四年级学生)
后 记
晚上,我就吃到了椿芽炒鸡蛋,真香。
家长感言
孩子闹着回老家和外公掰椿芽,他说老师让他们多多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体验生活,想想也是。
教师赏析
太和椿芽历史悠久,被称为“太和贡椿”、“长在树上的蔬菜”。刘梓沫同学与外公掰椿芽,不仅参与了掰椿芽的全过程,还能体验到掰椿芽的不易,践行了一次“知行合一”的户外劳动体验,值!(孙献山)
标签:作文600字掰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