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讲了王教头教九纹龙学武艺的故事。
王教头是“东京(宋时东京即今开封)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因为他父亲、老教头王升,先前曾打过流氓高俅﹝qiú﹞,后来髙俅发迹,当了“太尉”,称“高殿帅”,蓄意要报此私仇。王进不敢同他相争,只得带着老母,悄悄逃出京城,准备投奔延安府去。经过华阴县史家村,因借宿认识了史太公。史太公的儿子史进,绰号九纹龙,从小喜爱刺枪使棒,要求王进指教。王进答应了,母子二人便留住在史家。《水浒》在这里写道:
“……史进每日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一一从头指教。哪十八般武艺?
矛锤弓弩铳,鞭简剑链挝﹝zhuā〕,
斧钺〔yuè〕并戈戟〔jǐ〕,牌棒与枪叉
……前后得半年之上,史进打这十八般武艺,从新学得十分精熟。多得王进尽心指教,点拨得件件都有奥妙。”
旧小说中,常用“十八般武艺,件件皆精”来形容武艺全面和高超。但究竟哪十八般?说法却并不完全一致。例如同是《水浒》第二回,有的版本中,“简”作“锏”,“叉”作“扒”。
另有一说:“十八般武艺”为战国时孙膑、吴起所传,分九长九短。九长是鎗、戟、棍、钺、叉、镋、钩、槊、环;九短是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而清朝褚人获的《坚瓠集》则说:
“明嘉靖间,边廷多事,官司招募勇敢。山西李通,行教京师,应募为第一。其武艺,十八般皆能: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简,十三挝,十四殳〔shū〕,十五叉,十六耙头,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白打,指徒手拳术。)
其实,所谓“十八般武艺”,只能解释为我国武艺的总称。至于其具体名目有无统一规定,件数是否限于十八,我们可以不必研究它了。
现在,我们比喻各行各业的多面手,任何工作都拿得起来,而且都能做得很好,也可以叫做“十八般武艺,件件皆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