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宗明义章第一
《开宗明义章第一》选自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孝经》。这一章是全书的纲领,开示孝道的宗旨。说明以孝为政,则上下无怨;以孝立身,则显亲扬名。
【原文】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注释】
仲尼:孔子的字。春秋时鲁国人,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是儒家学派的鼻祖,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曾子:曾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孔子的学生。
先王:先代的圣贤帝王,旧注指尧、舜、禹、文王、武王等。
以顺天下:使天下人心顺从。顺,顺从。
用:因而。
避席:古代的一种礼节。席,铺在地上的草席,这里指自己的座位。
教之所由生也:古有“五教”之说,即:教父以义,教母以慈,教兄以友,教弟以恭,教子以孝。儒家学者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切教育的出发点。
毁伤:毁坏,残伤。
始于事亲:以侍奉双亲为孝行之始。一说指幼年时期以侍奉双亲为孝。
中于事君:以为君王效忠、服务为孝行的中级阶段。终于立身:以建功扬名、光宗耀祖为孝行之终。
《大雅》:《诗经》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是西周官方的音乐诗歌作品。
“无念”二句:语出《诗经·大雅·文王》
【译文】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参在旁侍坐。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至高之德、切要之道,用以顺天下人心,使人民和睦相处,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你知道先王的至德要道是什么吗?”曾子离席而起,恭敬地回答说:“学生曾参愚昧,怎么会知道呢?”孔子说:“孝,是德行的根本,一切教化都从这里生发开来。你坐下,我现在就跟你讲!人的身体以至每一根毛发和每一块皮肤,都是父母给予的,应当谨慎爱护,不敢稍有毁伤,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以德立身,实行大道,使美好的名声传扬于后世,以光耀父母,则是实行孝道的最终目标。所以实行孝道,开始于侍奉双亲,进而在侍奉君主的过程中得到发扬光大,最终的目的就是成就自己的德业。《诗经·大雅》说:‘常常怀念祖先的恩泽,念念不忘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德行’。”
【解读】
这一章是全书的纲领,开示孝道的宗旨,阐述了孝的三个层次:开始于侍奉父母,扩大到为国家、为人民服务,最终是成圣成贤,回归本善。
开宗明义,即阐述本书宗旨,说明孝道的义理。《孝经》本无章名,邢骨《正义》云,梁代皇侃给天子至庶人等五章“标其目而冠于章首”;后来唐玄宗为《孝经》作注时,才由儒官集议“题其章名”。《隋书·经籍志》说,《古文孝经》长孙氏“而有《闺门》一章”。按,这是用章首二字称呼该章,乃古书篇章命名惯例,不应与现有的章名混为一谈。
孝经简介
《孝经》是阐述孝道和孝治思想的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历代儒客研习之核心书经。儒家十三经之一。
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