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子规啼血
【拼音】
zǐ guī tí xuè
【释义】
望帝禅位后化为杜鹃鸟,至春则啼,滴血则为杜鹃花,其声声啼叫是对恋人的呼唤,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
【出处】
《蜀王本纪》:杜宇化鹃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濩,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化去.……望帝去时,子规鸣,故蜀人悲子规鸣而思望帝:望帝,杜宇也。
解释:最早的蜀王叫做蚕从,后一任是柏濩,再后来是鱼凫,这三人各经历了数百年,演化成不死之身的身,很多百姓都随蜀王化神而去……望帝成神的时候,子规(杜鹃)啼叫,所以蜀国人听到子规的叫声就会感到伤悲,这是在思念望帝,望帝就是杜宇。
【近义词】
哀天叫地 无肠可断 叩心泣血 哀痛欲绝
【反义词】
喜笑颜开 欣喜若狂 喜形于色 喜出望外
【成语故事】
望帝,称王于蜀,望帝以鳖灵功高,禅位于其。在这之后,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他想,国家交给更有能力的人打理,将是万民之福。哪想到,那宰相坐上帝位之后,竟然慢慢变了样,不仅把国家治得乱七八糟,还占去了他的妻子和女儿。一个个传言飘到望帝的耳边,望帝变得心急如焚,于是想赶回都城劝那宰相回心转意。
可是,人家城门紧锁,根本连都城都不给他进。望帝求也没用,喊也没用,只好郁郁寡欢地回到西山,并日夜掩泪痛哭。哭得久了,可能是悲伤过度吧,他黯黯然断了气。不久,他化作了一只鸟,目光呆滞地站在屋顶上,望着远处曾经熟悉的都城哀声啼鸣,而且常常啼出一片片红红的鲜血来……
相传,古代有一位蜀国的国王杜宇,很爱他的百姓。死后,他的灵魂变为一只杜鹃鸟。每年春季,杜鹃鸟飞来唤醒老百姓“快快布谷! 快快布谷!”嘴巴啼得流出了血,滴滴鲜血洒在地上,竟然不断扩大慢慢的染红了整片山坡,花吸收了之后就变成了杜鹃花。这就是成语“子规啼血”的来历。
说的是不知道多少年以前,有一个叫杜宇的人在四川那边称了帝叫望帝。这望帝是个模范丈夫加标准父亲,对妻女非常的爱,视如己身;他还非常的勤奋,而且非常的爱民,隔三差五便卷起裤腿跑到田里去,跟自己的子民百姓一块乐呵呵地犁田和种地。后来,因为他的宰相治水有大功,又因为这位宰相貌似一位极高尚并极有抱负的人,他开始觉得自己不如人家,觉得自己不好意思再坐帝位了,于是一咬牙将帝位让给了那位宰相,自己却一个人躲到西山清修去了。
【造句举例】
有人初闻杜鹃,兴奋的一夜不能睡,一时想到“杜宇”“望帝”,一时又想到子规啼血,想到客愁,觉得有无限诗意。
风中飘着云做的雨,对面有个思念的你。我在雨中孤寂,想着我们浪漫的过去。雨打芭蕉是另外一种美丽,子规啼血,声声呼唤你的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