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理想的快乐(罗锦辰)
点评(胡说)
今天,我们一家四人看了电影《长安三万里》。故事采取倒叙的手法回顾了唐朝鼎盛时期到安史之乱的过程,讲述了高适、李白和王昌龄及其他诗人之间的故事。
(开头相对简洁,概括性很强但没有扣题,从题目看不出任何与《长按三万里》这部电影有关的内容。)
(建议小作者思考一下题目和文章是否衔接紧密。)
电影中有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未见长江天际流”的朋友情深;有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怀才不遇;有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壮志;让我的心情出现了感动、悲伤和无奈。
(几句古诗引用的非常棒!用诗句来描述诗人,这是古诗在作文中非常好的一种用法。)
(原文标点符合有问题,已经修改。)
(“让我的心情出现了感动、悲伤和无奈。”与前文衔接不够紧密,可以改为“一个个原本只在语文书中出现的人物,让我感动又充满悲伤和无奈”。)
高适是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人,不单是他的武艺高强,也不是为他的怀才不遇而惋惜,而是喜欢他为了自己的理想一直坚持着。他小时口吃,脑袋又笨,为了识字,让小孩帮他读一遍,然后他在跟着复述几遍,就是这样的高适写出了豪迈豁达的《别董大》,最终成为了著名的边塞诗人;就是这样的高适坚守报国初心,在边关立下赫赫战功。像这样的人还很多,比如悬梁刺股的孙敬和苏秦、手不释卷的吕蒙、囊茧夜读的车胤,他们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人不懈坚持的人,最终他们都收获了快乐,获得了成功。
(“不单……也不是……而是”这个句子读起来别扭,改成“不是……也不是……而是”。)
(后面的而几个例子是在《长安三万里》中出现的吗?苏秦、吕蒙不是唐朝人,如果没有这几个人物的出现,这里写就不太合适了。)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我们要学习高适坚韧不拔地追逐理想,学习李白豁达洒脱地面对人生,这是我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最大的收获。“长安”是理想的代名词,是民族复兴的当代情怀,愿你我都能不负自己,不负长安,不负年华!
(直接得出了结论,没有过程。)
整体点评:文章很多句子不错,但结构上不是很好。小学生作文整体分为三个部分,开头中间和结尾,该文511字,其中开头两段170字占三分之一,有点“大头”的感觉,最后一段结尾110余字,中间近230字,过程稍微有点短。好的结构应该是龙头凤尾猪肚子,中间一定要有东西,中间230字左右还分成了两个部分,后面举的例子“像这样的人还很多”有点牵强。
本文最大的问题在是结构的问题,有一点不连贯的感觉,题目和第一段不够连贯,主要是没扣题,第一段给人感觉是观后感,但题目明显不是,建议修改题目或开头。第一第二段衔接不错,但第三段的后半部分和第四段衔接的不够,可以去掉后半段的举例,直接详细写高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