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劳无功”,原作“劳而无功”。
《庄子•天运》载,鲁国的孔子,有一次又要到卫国去。他的学生颜回,问师金(鲁太师,名金):“我的孔老夫子曾经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可是到处碰壁,连我们本国都很少人赞成他。你看他此次卫囯之行能有结果吗?” 师金摇摇头:“还是不行。”颜回又问:“为什么?”师金答道:“水上交通,当然用船是最好的办法,但陆上交通,则以用车为好。如果认为船既可行于水,就把它推之于陆,那是一辈子也走不了多远的。孔子想把古代西周的那一套制度,照搬到今天的鲁国来施行,那就如同推舟于陆,怎么能行呢?——今祈(求)行周于鲁,是犹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花了力气而没有成效)! ”
《管子•形势》说:“毋与不可,毋强〔qiǎng〕不能,毋告不知(别交给不能接受的人接受,别勉强干不了的人干,别说给听不懂的人听)。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
南宋朱熹的《诗集传》,给《诗经》的《甫田》一诗作了这样的解释(原诗:“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思远人,劳心忉忉〔dāo-dāo〕。”);第一个“田”字是动词,第二个“田”字是名词,“甫”,大;“骄骄”,旺盛;“忉忉”,忧念。这四句是说:不要耕种大田,大田无力耕种,莠草长得多髙;不要思念远人,远人万里难归,白白想得心焦。朱熹注道:这诗“戒时人厌小而务大,忽(忽视)近而图远,将徒劳而无功也。”——由于这句话,产生了“徒劳无功”的四字成语。“徒劳”是白费力气的意思。清代华而实的《汉衣冠(七)》:“福州衙门的大厅,一个年轻的贵胄宣读诏旨:‘顺治十二年,上谕:博洛兴师动众,旷日费时,徒劳无功,着即撤去平南大将军,即曰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