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有一首题为《采葛》的情歌,描写一个青年男子思念一位采集葛、萧、艾等野生植物的姑娘。原歌共三段:
彼采葛兮。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
一日不见,
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
一日不见,
如三岁兮!
第二段“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那一句,后来常被人们用来形容对朋友或对相爱的人殷切怀念的心情,说作“一曰不见,如隔三秋”,或“一日三秋”。——短暂的分离,便觉得好像隔别已久,何况互不见面确有很多时日了。
南朝梁人何逊给他妻子的信中,曾写道:“路迩人遐,音尘寂绝,一日三秋,不足为喻。”
“三秋”,形容时间长。究竟多长呢? 三种解释。 一般认为,一秋三个月,三秋因此是九个月,也就是三季。有的说,三秋是指秋季的三个月, 同三春、三夏一样,等于一个季度。也有的说,每年有一个秋季,所以三秋就是三年,例如“千秋万代”的“千秋”,就是千年的意思。
这三种说法,都有道理。但是从原歌来看,第一段说一日不见如“三月”,第三段说一日不见如“三岁”,那么第二段说的一日不见如“三秋”,当不宜重复为“三月”或“三年”,而以解释为“三季”较妥了。
当然,作为成语,“三秋”二字,只是形容长期不相见的苦恼(一天长如三秋),至于三秋究竟等于多少日子,并不是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