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秦国最强,常常仗着优势,侵略别国。其他各国也常常互相征伐。
《战国策•燕策》载,有一次,赵国准备攻打燕国。苏代替燕国当说客,到赵国去劝阻出兵。苏代见了赵惠王,讲了一个故事:
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pù〕,而鹬〔yù〕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人得而并擒之。
故事的大意是说:这次我到贵国来,经过易水的时候,看见一只蚌,正张开两壳,在河边晒太阳。忽然飞来一只水鸟,伸出长嘴去啄蚌的肉,蚌立刻用力合拢它的壳,把水鸟的嘴夹住了。水鸟说:“不打紧,只要今天不下雨,明天再不下雨,你就会被晒死的。”蚌也对水鸟说:“只要你的嘴今天拔不出去,明天再拔不出去,你也就会活不成了。”双方争吵不休,谁也不肯相让。这时,一个捕鱼的人走来看见了,就毫不费力地把它们一起捉了去。
苏代讲完了这个故事,然后严肃地接着说:“现在,赵国要攻打燕国,两国相争的结果,恐怕要让秦国做渔人了。
这个故事,就叫做“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或“渔翁得利” )。
“鹬蚌相争”或“鹬蚌相持”,作为一句成语,意思是说:相争的双方都得不到什么好处,而徒然让第三者得了便宜。
凡是从别人辛苦经营中轻易取得利益,就叫“从中渔利”或“坐收渔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