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冠李戴”,以戴错帽子(本是姓张那人的帽子,而戴到姓李这人的头上了)比喻认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这本是一句谚语,说作“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掇[duō],双手捧起。)
明代田艺蘅的《留青日札》卷二十二说:“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又说,有人戏作《张公帽賦》:“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大概从此就有了 “张冠李戴”的说法了。
淸代孙承泽的《天府广记》卷三十二《锦衣卫》引崇祯十一年谕:“彼卑官小卒,以衙门为活计,惟知嗜利,鲜有良心,……甚至张冠李戴,增少为多,或久禁暗处,或苦不屈服。……”
所谓“张、李”,是假设的某某二人。谚语常用此二姓,泛指一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