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开跑车送孩子上学的李先生拒绝因照顾其他孩子的心情而换车时,他被高举“教育”旗帜的老师赶出了群。我的心也凉了半截,引起攀比这个罪名来得猝不及防,以此来逼人放弃他因劳动所得的与之匹配的财富,这种行为太过无理和可笑。
到底是三年级的孩子会攀比,还是家长与老师的不平衡心理披着利于孩子的外衣在作怪,其实显而易见。送孩子上学本是一件充满温情的事,因仇富的不良心态,人们只看到了“跑车”的形式,打上炫富的标签,曲解了父爱还躲在屏幕背后自鸣得意,不可不为之悲哀。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在财富面前,自卑太无助,愤怒又很茫然,所以折中的仇恨被人们选择,排挤富人时便不会不知所措,拉上教育的名号让鸣声更尖厉,让“换车”的要求听起来也冠冕堂皇。
但我们绝不肯也不能接受,如果李先生换了跑车,从某种意义上也就承认了他们畸形心态的合理性。况且这样的要求永不会停息,一位李先生换了跑车,那么富有的王先生赵先生也被指责与诟病,当先生们换掉了跑车,那么家里的别墅也该落锁,身上的林林总总上上下下的可能引起攀比的物件一概要消失,这该是一个多么残忍与可怕的社会。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写道:“约束自己比任何手段都更有效的让我们避免外在束缚”。与其逼迫劳动者扔掉财富,不如收起嫉妒之心,降下所谓教育的旗帜来用他们的“富”激发自己的努力。我们该尊重每一位努力而获得财富的人,这个社会才能鼓励年轻人开拓进取并为光明未来而奋斗,逃避永远无法改变现状。教育的本质该是消除这种心理而不是消除这种来源,李先生的坚持反而是一种教育,对孩子,对家长,对社会亦是。
我们坦然承认这个世界上有人浮躁地用外物来包装自己,享受别人羡慕与嫉妒的目光来自我满足。可是他们越炫耀内心越缺少,如果我们真的面对穷与富淡然无谓,他们的优越感便荡然无存了。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便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我们追寻的财富合该是内心的充实与丰盈感,灵魂的高贵从不用财产多寡而评判。
尼采说人和树是一样的,越是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可是向往财富和仇恨富人本就不该混为一谈。是李先生的坚持为我们指引了方向,且去追寻阳光,且去见证人生的意义,比起老师拙劣的借口,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标签:当开才是坚持教育900字换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