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他广泛收集民间医方,写出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他的“辨证论治”原则,成为我国中医灵魂。如果说饺子是他发明的,你可能不信,但这竟然是真事儿!
张仲景在告老还乡途中,看到很多穷人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一心想要救治他们。他把羊肉、辣椒这些热性食物放在锅里煮熟剁碎,用面包成耳朵形状的“娇耳”。
冬至这天,他熬制“祛寒娇耳汤”,免费为穷人医治。患者吃了之后,果然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给治好了。现在,北方很多地方,仍有“过年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呢。
大年初一这天,妈妈答应教我包饺子。一大早,钟表铃声把耳朵叫醒,我一骨碌从床上蹦起来,穿好衣服,冲出卧室。
客厅茶几前,妈妈早把包饺子的一切工作准备就绪。拉过凳子,我迫不及待地拿起饺皮,学着妈妈的样子,舀起一大勺饺馅就往饺皮里放。正要对折包时,只听“啪”的一声,谁知刚包在饺皮里的饺馅,大部分溅落在了地板上。
我怕妈妈责怪,慌忙捏把捏把,将剩余的饺馅包进饺皮里。当一个“完美”的“荷叶饼夹菜”呈现在家人面前时,惹起一片“哈哈”大笑。我羞愧地低下头,恨不能找个地洞钻下去。
“失败乃成功之母”。没关系,我重新拿起饺皮,吸取刚才失败的教训,少舀一点饺馅,集中放在饺皮的中央,沿着边边轻轻对折捏紧。心想:这下一定没问题了,谁知我立马被“打脸”。因为用力过猛,饺子中间破了个小洞,刚包进饺皮里的饺馅,又一股脑地溢了出来,茶几上一片狼藉。
在妈妈和家人手把手指导下,我再一次将适量的饺馅,聚集到饺皮中央,小心翼翼将饺皮的边沿对折捏紧。检查没有露馅的地方后,肚子圆鼓鼓、好像藏了一个汤圆似的饺子,一个、两个、三个,像模像样摆放在妈妈包好的饺子旁边,转眼间排起了队伍。
终于,平生第一次成功学会包饺子,妈妈和家人为我鼓起掌来。接下来,旺火锅开,水汽升腾,那案板上排队的饺子,就像跳水运动员一样,一个猛子子扎进锅里……
生活中许多劳动的技能,是要通过我们坚持动手去做,反复总结失败教训,才可以逐步学习掌握。当我把自己包的饺子放进嘴里时,心里别提有多自豪呐!
标签:张仲景饺子东汉末年学包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