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于长江下游的区域,降雨颇多。春雨绵绵,夏雨滂沱,秋雨淅沥。一年之中,最讨人厌的,恐怕要数六月间的梅雨了。一到梅雨季节,二十几天都难得见到太阳。东西晒不干,空气闷热,老年人还容易诱发关节炎、中风等。到处湿漉漉的,叫人提不起精神来。梅雨是如何形成的呢?它又是如何得名的呢?我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查阅资料,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团。
要说清这个问题,得从我国的气候谈起。我国是著名的季风气候区,夏季深受夏季风的影响。夏季风是形成于低纬度太平洋上的一种暖而湿的气团,也就是温度、湿度都较高的大团空气。夏季风每年四五月间到达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六月推进长江流域一带。在这里,它遇到了与它性质相反的冷气团。冷、热空气交界处形成锋面,暖气团上升,遇冷凝结成云致雨,形成降水。由于冷暖气团势均力敌,谁也斗不过谁,于是展开了拉锯战,造成锋面移动缓慢,长时间在长江流域摆动,停滞不前,形成下游一带阴雨连连的天气。这就是“梅雨季节”
这一雨季之所以称之为“梅雨”,是因为这期间正是梅子黄熟的时候。并不是因为长期下雨,环境潮湿使东西发霉,而叫“霉雨”。
标签:长江处于400字梅雨区域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