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想一步登天,徒手摘下星辰,后方知万丈高楼平地起,一项伟大事业的成就,需要以诚恳之心去积累,锲而不舍,--以贯之,才可以成就艰难的事业。
后汉书有传: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此可见积累非片刻之功,而是为缓慢的过程,如涓滴之水磨损巨石,并非朝夕之间可见。因此,积累应怀不骄不躁的心态,以诚恳之心,行积累之行,塑稳固基础,成就非凡大业。《管子》有述:“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正是最好的诠释。观之人寰,民间有传在新城上有一池,名为墨池,乃古代书法家王羲之常在池边练字,以就地洗墨而成,笔墨把若大通明的池水染至墨黑,可见积累之深厚,更有《兰亭序》为最高峰之作,虚渡时间的界限,传颂古今。王羲。之以锲而不舍之心,在书法事业上诚诚恳恳积累经验并努力不懈,终成就书法界中不朽传奇。积累--事不单如此,若除开个人事业而谈,国之发展亦需积累。
国之发展需积累资本,如资源,教育,民心等都不会无中生有,凭空而来,而是要默默耕耘以积累。以1860年代的明治维新为例,当时天皇政府学习欧美技术,为工业化浪潮推波助澜,大力提倡教育发展,积累下不少资金,人民的教育水平及素质有极大提升,才使日本的发展水平得以快速提升;还是那句话:万仗高楼平地起。没有积累的强行兴建只会使高楼轻而易举的隆然倒塌,美好的“天空之城”只存在于幻想与虚构当中,在现实而言不可能出现。回忆起晚清政府的百日维新,在短短一百天内推行一百零八项改革政策,甚至没有过任何积累,当时官员守旧,民智未开,成了百日维新失败的重要因素。没有过任何积累却欲图在百日之内完成改革政策,完美的说明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试问:无以平地,万仗高楼何以达的道理,试问:无以平地,万仗高楼何以起?
回到自身,积累于我们学生而言,学习同样是万仗高楼平地起的道理。鲁迅曾谓:“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从我们呱呱落地,牙牙学语开始,无不在用积累以学习,对于生涩难懂的道理一窍不通,于是乎,从基础开始积累,后循序渐进,直到学富五车,八斗之才的境界。学习唯可靠积累,以点点水滴积累成浩瀚深渊,以粒粒细沙积累成无垠沙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习从来没有捷径可走,唯怀有诚恳之心,锲而不舍之为,从最基本积累知识与经验,才是唯一的正途。
尼采言:“没有可怕的深度,就没有美丽的水面。”一项伟大事业的成就,需要以诚恳之心,锲而不舍地积累,才可以成就艰难的事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积累,便是水一-天天凝冻成冰的过程,冰并非冻两三分钟就能形成冰的。积累,亦是如此。
积累,是一个过程,-一个人毫无知识渐渐变成有学问的过程,并非结果,也并非---步就能到位。所以,积累并不可少。但创造也必不可少,创造是一个将你的学问结合起来的过程,人若是只有积累,毫无创造,还有什么意义可言?打个比方:建一栋房子,积累就是给房子打地基,建围墙,但创造就是给你的房子建屋顶。有始有终。换句话说,创造就是你积累知识的总结。
《渊博的人》中写道:“渊博的人往往不需要很讲逻辑,就能赢得一场辩论”为什么?因为渊博。人人往往是靠积累而有学识的,就是因为他们积累了,所以才能自己创造,不需要什么逻辑就能赢下。因为知识就是逻辑,自己辩论就是在创造,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万丈高楼平地起,也是要有坚实的地基。我们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所传承下来的。我们知道大学生攻读专业知识,但在这之前,高中初中小学却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各项指标都要完成。这个过程便是积累的过程,有了良好的知识基础才能有新的启发和创造。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创造固然是好的,在当今时代,创造引领社会的发展,但是更多的要在于积累,沉淀,积累失败的经验和教训,才得以继续发展创造。
荀子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知识的积累到位了,遇见新的问题,知识的创造就是水到渠成的过程:当年若不是物理学的大厦已经落成,遇见那大厦之_上两朵乌云时物理学家们如何提出完全颠覆了经典力学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补充:19世纪的最后一天,欧洲著名的科学家欢聚一堂。会上,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威廉。汤姆生发表了新年祝词。他在回顾物理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时说,物理大厦已经落成,所剩只是一些修饰工作。同时,他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却若有所思地讲道:“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方式,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第一朵乌云出现在光的波动理论上,"“第二朵乌云出现在关于能量均分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理论上。)而知识积累不到位便去创造就好比盖房子不打地基:根基不稳,大厦将倾,这一点上亚里士多多得是个很好的例子。
知识的积累让我们的梦变得不再那么遥远。作为人类跨越生死代代相传的精神瑰宝,知识让身处泥泞里的人有机会守望日出。以知识为地基,筑积累之大厦,星辰和大海就在我们触手可及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