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腹有诗书气自华-议论文2000字

2024-09-28 11:54:59 字数: 点击:

苏东坡曾落墨:“人间有味是清欢。”站在岁月的深处,将玲珑的墨香凝结成诗行,拢--缕馨香赋予指间,撷一抹诗意装点生活以回归清欢之本味。我们中学生应不拘于浅显艳丽的浮华,以墨韵之清欢,享人间之醇甜,腹有诗书。气自华。

异见者或言,吾辈正处于生命之韶华,以光鲜亮丽的外表更能使青春之花绽放绚丽之色。实。则不然,青春的本色不需要粉黛的装饰亦能朝气蓬勃,氤氲诗书之意方能使青春之花孕育馥郁芬芳,袅袅沁香,更入心脾。腹有诗书气自华,吾辈青年穿花寻路,直入妙谛深处,浩气展虹霓。

莫言有言:“久远是迷途里酝酿的酒,愈陈愈香。"鲜艳外表带来的惊艳如昙花一现般转瞬即逝,而腹有诗书者内在修养的提升如琼浆玉液,在时间的打磨中丹桂飘香。无论是才女武亦珠在静嗅墨香时宠辱不惊,谦逊得体;还是

主持,人董卿谈吐行为合乎场合,优雅大。。。。这无一不是诗书的光华滋养的内在修养的自然流露。反而观之“金玉其外,败絮其内”的典故便黯然失色。褪去浮华,拭去粉黛,由内而外,拾取一片内在修养的暗香。

借着诗书的星光,我们不需要倚仗粉黛装点的鲜艳亦能在人生海洋中远航,找到更深更远的生命出口。腹有诗书者亦环有家国之情怀,化诗书之气滋养,投爱国报国之实践,渲人生之底色。古有黄月英其貌不物却才智过人,创荆州文化特产之辉煌;今有袁隆平样貌平凡却以“杂交水稻"发出大国崛起的怒吼。以诗书滋养这气、铸国家之辉煌。长久深自缄默,必将声震人间;长久如云漂泊,必将燃闪电;长久饱读诗书并报效于祖国,祖国必将富强!

揆诸当下,现实的遗憾俯拾皆是,在物欲横流的当下,人们都被外在的光鲜亮丽所迷惑肤浅浮躁的“外在美精神"在社会中暗流涌动,才有了高中生化妆进课堂的现象日渐盛行。究其根源,是人们对内在修养的培养不够,让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了束之高阁的道理,才会使得“浅显之美"在当代社会通地开花。

然而,注重内在,不施粉黛,不代表对外在的忽视。吾辈在提升内在修养的同时,也应兼修

永在的整洁。内外兼修,让腹有诗书气自华潜移默化更多的心灵方能事半功倍。

愿诸君共勉拋开粉黛以展青春本色,腹有诗书以养自身之气。念念回首处,如花美眷,韶华依旧,腹有诗书气自华。

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女主人公没有上过学,她与15岁的学生(男主)在一-起了,她最爱听男主给她朗读文章诗歌。。。。。在一场谋杀中,女主人公谨记工作原则,她只知道看门却没有破门去阻止这场苦难。在法庭。上她为自己无法辩解,她觉得自己没错不理解自己为什么有罪。男主很爱她,但他不会为她辩解,因为他受过的知识告诉他:他不能!这是他的良知和修养。很深刻的道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知识,我们要摆脱愚昧无知。考试不能筛掉人渣?很抱歉,这是人性的扭曲,他们没有真正领悟到知识的真谛。每个人心里各有皎洁与隐晦,但我们的教养会告诉我们对错是非,然后无则加勉有则改之。我们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的,为自身的建设!

文学告诉我们: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应该是优雅的,用悠悠诗篇来洗净一身铅华。生而为人,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做个优雅且善良的人。

21世纪是个充满数字化的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们过。上安居乐业、为梦想奋斗的日子,但也滋生出不少问题一-青年人越来越不爱读书了。“快"让人们迫切想要挣够足够多的钱,成功焦虑存在于城市的角落,对于肯慢下来生活,慢下来读书的人是少之又少。

在这浪潮中,唯有学识傍体才能在眼花缭乱的世界站稳脚跟。正如经济中,信贷在经济中,上下波动,但只有保持生产力的匀速增长,才能确保自身的良好运转。

古人云:“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从古至今,在一领域做到极致灿烂的名人大家无不是用知识理论武装自己的大脑,充实自己的思想底蕴与内涵。“学如弓弩,才如箭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更是要“以书为友”,防止精神思想_上的“缺钙”,从而做到知行合一,掌握真才实学,争取有朝一日能为促进名族团结进步、实现共同繁荣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第一次触碰课本,第一次读到高尔基所说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开始,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去思考-一个问题:为何要读书?对于这个问题,苏东坡给了一-个很好的解释“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使我们“气自华”,这分“华”,来自于我们对于人生与浮世的“读”。读书,使我们能明悟人生道理,了解人世,从而能更坦然地面对世俗。

读书使人明悟人生道理。有人说,最好的文学总孕育于痛苦,即“蚌病成珠”,虽然不总如此,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同的书中蕴含着不同的作家对生活的种种思考,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更通透地读人生,他人的人生,自己的人生。在《论语》里,我们会读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离骚》里,我们会读到“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我们读到一种不顾世俗眼光,恪守真我,明白自己终是自己,不因他人眼光改变自己的人生选择。在读书里,我们读他人人生,可以明悟属于自己的人生道理。故这也是苏轼"气自华”的原因之一,因为他通过读书中找到了人生的方向。读书使人更了解浮世,不做闭塞的井底之蛙。以自己的视角出发了解世界,与以博览群书后的视角去了解是不一-样的,后者会比前者视野更广阔,包容性更强。我们在书里读到贫穷、暴力、歧视、灾难,而不是我们安逸的生活,因此会更有“同情心”,架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望;我们在书里读到理想、未来构想、科技,因此也能更明晰未来发展的走向,从而思考,从如何跟上时代步伐至如何超越时代步伐。读书,就像源源不断地获得能量,踏上更高的阶梯,看更远的风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