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阅读《红船领航》这本书,看到因为一枚水煮鸡蛋而发明了“姚氏法角膜移植术”,解除了众多角膜患者痛苦,使他们重见光明的姚玉峰伯伯的事迹时,就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我在网络上搜集了很多姚伯伯的资料后发现,红船精神中的首创精神在姚伯伯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
角膜移植的排异反应是20世纪以来世界角膜专家都试图攻克的一大难关,姚医师的导师――日本大阪大学的田野保雄教授,还有美国哈佛大学的角膜病权威斯特莱茵教授,这两位眼科界的大咖也没能解决这个难题。是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上?姚医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攻坚。但是,他并没有走着大咖们走过的老路,去研究怎样减少排异反应,而是另辟蹊径,选择绕道而行。他废寝忘食,专门研究在角膜移植时,如何保留只有6微米的内皮层,彻底避开排异反应,却毫无头绪。
怎样完整保留仅有6微米的内皮层呢?他苦思冥想,尝试了当时角膜手术所有的器械,却都没有成功。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姚医师在吃一枚水煮鸡蛋时,蛋衣和蛋壳的分离使他醍醐灌顶,“姚氏法角膜移植术”就此诞生,迄今为止,它已经让3万多人重见光明!
姚玉峰的创新是靠异想天开完成的吗?不是!如果他没有掌握足够的科学原理,不了解角膜的相关知识,不了解角膜移植排异反应的机理,是绝不可能想到要可以通过保留内皮层来避免排异反应的,也绝不可能在吃水煮蛋时灵光一闪发明攻克角膜移植难关的独门秘笈的,就像我现在,即使吃100只水煮蛋也不会想到“蒋氏法角膜移植术”的。
我们小学生虽然现在还不能像姚玉峰伯伯那样,发明令全世界瞩目的专利,但我们现在可以做的是扎扎实实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尽自己所能考进清华北大或者浙大,再去更先进的国家留学,学好专业知识,为创新打好基础。我们也可以从学校每年科技节的科学观察日记、科学小实验做起,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实验,去验证自己的一些科学设想,从小处做起。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姚伯伯并不是生来就是专家、权威,我们向姚伯伯学习,有梦想、有智慧,又能吃苦耐劳,不迷信巨头,有朝一日,我们也能像姚伯伯那样达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打造出让世界和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创造发明。
标签:红船领航读后感个大鸡蛋成就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