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读《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有感2000字

2024-10-16 15:03:52 字数: 点击: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出自苏轼的《临江仙·送钱穆父》,意思是人生路犹如逆旅很不好走,我就是路上的行人。这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名叫“江湖”,这一章的第一部分:《假如我有九条命》。传说猫有九条命,不知道作者想不想变成一只猫。我以为这九条命是用来弥补遗憾,没想到作者出人意料地想让第一条命来应付现实生活,专门来填表格,这让人始料不及,就像忽然知道神仙也要吃喝拉撒的时候,填表格实在很烦人,就像作者写的那样“申请人得在四根牙签就能塞满的细长格子里填下自己的地址。许多人的地址都是节外生枝,街外有巷,巷中有弄,门牌还有几号之几,不知怎么填得进去。这时填表人真希望自己是神,能把须弥纳入芥子,”写的很真实,哪个人不心烦意乱呢?剩下的几条命分别用来充当陪伴父母、做一个父亲、做一个丈夫、做一个朋友、用来读书教书、完全投身写作、用来旅游,最后一条用来从容的过日子。这前几条命向我们展示一个分身乏术的普通中年人,人总是不能以自己为第一位的,牵绊如此之多,幻想自己有九条命也只能将自己从容淡定生活的愿望放在最后,就像这部散文集的名字一样——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路并不好走,负重前行已是常态,所以要走好自己的路。

第一章的第二个部分:《我的四个假想敌》读这个时,我总是忍俊不禁,诗人也和普天之下的父亲一样,担心女儿被男孩欺骗,父亲和情窦初开的女儿守着城池,女儿的朋友们总想攻城略地。当然这是父亲的想象,大概女儿们不这样想,父亲对四个假象敌的猜测、防备在女儿们看来是好笑的,当我们代入父亲,才察觉内心的酸楚。正如文中父亲说“希望那四个假想敌、那四个笨手笨脚的小伙子,还是多吃几口闭门羹,慢一点出现吧。”

《四月,在古战场》是这部散文集里比较沉重的了,相比父亲与四个假想敌,逝去的母亲让“我”即使在明媚的春天里依然感到冷冷清清。开始我以为是母亲的逝去让作者的春天离他而去,读到这一段“然而那不是害他生病、害他梦游的中国。他的中国不是地理的,是历史的。”生身母亲的逝去与曾经饱受战乱的祖国都让作者苦痛。此时此刻他只身在美国,在遗留的战场。战场让人触景生情,让人总不由地想起祖国战乱和争端,路过的每一处风景让诗人想到李白,想到杜甫,故乡都是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故人、朋友不时出现在他梦中,他们远隔千里,诗人无处诉说的悲痛又加上了一层孤独。

第二章逍遥游,第一部分《听听那冷雨》,雨水滴答,作者不禁从流淌的雨中思念起了故乡。身处台北,中国这个概念只能冷雨的黑白片中寻找,台湾厦门街住久了,诗人也以为自己是大陆厦门人了。“清明时节雨纷纷”只能留在诗人的回忆中了。

第二部分《逍遥游》自观星写起,写到“圣人未生,青牛未西行。那是青铜时代,云梦的瘴疠未开,鱼龙遵守大禹的秩序,吴市的吹箫客白发未白。那是多神的时代,汉族会唱歌的时代,有梅野有蔓草,自由恋爱的时代。”星空总能让人想到很多东西,不知作者在台湾观星能不能看见大陆的星?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今人竟羡古人能老于江南。江南可哀,可哀的江南。惟庾信头白在江南之北,我们头白在江南之南。”魂兮归来,几千年了,帝遣巫阳招魂,鹧鸪、雁阵飞向新大路,“我们”却只能望洋兴叹了。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历史里的中国,荣与辱,光辉与黯淡,在行路难的时代,《逍遥游》是传说,是庄周梦的蝶,北归艰难,诗人借古诗词表达当生时,当死时,亦“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当我物化,当我归彼大荒,我必归彼芥子归彼须弥归彼地下之水空中之云。”

第三章《开卷如开芝麻门》,书海浩瀚,书,是读不完的,读书如果不得其法,一味死读也没什么意义。作者对新旧知识的得失“今人的知识一定胜过古人,但智慧则未必。新知识往往比旧知识丰富、正确,但是真正的智慧却难分新旧。知识,只要收到就行了。智慧却需要再三玩味,反复咀嚼,不断印证。如果一本书愈读愈有味,而所获也越丰,大概就是智慧之书了。”在今天看来,仿佛特别适合现代人读书来获取知识。这篇散文里还特别提到了精读与略读,书的用处和收藏,不得不说,作者准确抓住了大部分人读书的心理,我特别赞同诗人说“我认为不读书的人才逃避现实,因为他只生活在一种空间。”

第四章其中的一篇《不朽,是一堆顽石》,不朽的仅是那些西敏寺各式各样的石像雕塑吗?我想应该不是。时间长河里消散的历代诗人是“变”,的是那堆雕刻各色形象的雕塑吗?不是的,“他”说:“传神尽在阿睹,画龙端待点睛。”不朽的是那些顽石眼睛中透露的,是世人们需要用精神去体悟的历代先辈的灵魂——或者说是他们的思想。

“西敏寺南翼这一角,成为名诗人埋骨之地,既始于乔叟与史宾塞,到了十八世纪,已经相沿成袭。一七一一年,散文家艾迪生在《阅世小品》里已经称此地为‘诗人之苑’”,“至于首先使用“诗人之隅”这名字的,据说是后来自己也立碑其间的哥尔德史密斯。诗人之隅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传统而且不规则。”诗人之隅,诗人的安息之地,虽是很多人的朝圣地,但争论一直存在,“本土的诗人,魂飘海外,一放便是百年,外国的诗客却高供在像座上,任人膜拜,是诗人之隅的另一种倒置。”就像作者说“诗人的一角也不尽归于诗人。”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书中包涵四大主题:生命的爱与孤独;生活的智慧和意趣;文化的美和体悟,在路上的思考。领略了这些,作为行人的我们是否会感到旅途轻松很多?我想,这个答案只有读者才知道了。

标签:有感2000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