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作家叶圣陶先生曾评价鲁迅道:“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我十分赞同。
鲁迅先生的笔锋如刃,直指国人麻木不仁的灵魂;而他自己,却又是那么安静,那么恳切,整颗心透出一股股的热气,感染着、激励着我们。早在小学,我便从教科书上接触过先生的文章。而今我早已步入初三,对他的文章也有了更多感触。此时,我手捧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抚触着字里行间勾勒出来的那些温柔善良的灵魂,神思似乎也飘向了那遥远的年代。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阿长与〈山海经〉》,便是那个不知真实名姓却温暖善良的阿长。
阿长——长妈妈,她是鲁迅家的一位保姆,曾在鲁迅年幼时照顾过他,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个典型的旧社会女性,她有封建迷信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她的善良淳朴。在这篇文章中,鲁迅虽然“讨厌”她“切切察察”的迷信、唠叨,但更多的还是对善良、朴实的她的爱戴与祝福。
她有些封建愚昧:她懂得许多规矩,但对我来说,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在新年第一天一定要鲁迅先喊一声“阿妈,恭喜恭喜”,并塞给他一瓣福橘,相信这样就会给自己带来一年的好运气;她向鲁迅夸耀似地说自己在长毛来时挡大炮的神力,令人读来哭笑不得;她总是想用一些繁琐的旧社会礼节束缚着鲁迅,但细细读来,却是中国百姓最朴素的教育理念——“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传达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委婉;“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排除卫生不卫生的问题,没读过书的长妈妈在用自己的话从另一个角度告诉孩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朴实道理。
然而她更是善良的:在鲁迅生活中,长妈妈对他关怀备至,尽到了一个保姆的职责,更重要的是她对鲁迅的关爱是发自内心的。她听闻鲁迅一直渴盼着一本绘图版的《山海经》,尽管自己连这是什么也不清楚,还尽力打听,为鲁迅购得了一本。书,于现在的我们而言轻易可得,而对身为女工的长妈妈来说却实属不易,“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对于孩子而言,一个尊重孩子的想法,并愿意实现孩子愿望的大人,她的内心是何等的温柔善良?“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这也让我想起我的母亲。她虽不善言语,在学习生活方面都对我十分严厉,可只要细细感受,她独有的那一份温柔却又时刻萦绕在我身边欣赏。若我说些花里胡哨的话,她一定不知该怎么回应我,可当我委屈时,当我受挫时,她一定是会第一时间站在我身旁。
最后,我想摘抄编改鲁迅先生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所写到的结尾作为结尾:“仁慈宽厚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那些善良人儿的魂灵!”
标签:作文读后感一缕善良灵魂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