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儒林外史》,只是好奇此书的超凡的讽刺手法。可没读多久,我就觉得内容枯燥又无味,且人物繁多,关系甚乱,只是囫囵吞枣,泛泛而读。
正值暑假,窗外阳光正好。我便重温了《儒林外史》这部经典名作。可这回,我的感受与第一次阅读截然相反。再翻开这本书时,觉得自己仿佛穿越到了明朝,书中人物出现在我的眼前,一个个有血有肉、有声有色,上演着“儒林外史”。这让我越看越有兴趣。
这本书对我的最大吸引便是作者高超的讽刺手法。六十多岁的周进依旧是个童生,饱受他人冷遇,后来他进了贡院,却一头撞在号板上,不省人事,作者将其极力追求功名富贵的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严监生家产颇丰,临终却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恐费了油,久久不肯闭眼,作者将其吝啬鬼的形象雕刻的惟妙惟肖;武夫萧云仙冲锋陷阵、收复边城,重筑青枫城,与民同乐,却因朝廷“任意浮开”的罪名被革职、罚款,可见,作者深刻讽刺了朝廷“以钱为本”的思想,极大否定了世态炎凉的功利社会……作者的讽刺远远不止这些,却可足见作者非同小可的讽刺手法,着实令人佩服。
本书的讽刺手法令人钦佩,但其以小见大的妙笔也不容忽视。
其中“范进中举”的故事完美的展现了封建社会。五十四岁的范进考中举人,喜极而疯。而范进正是当时世人的一个缩影,人人为科举而疯狂,不为生活,成天痴迷于科举成官,真是社会的悲剧啊!范进的岳父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蔑视侮辱范进,中举后,便对范进阿谀奉承、极力讨好和巴结。可谁说胡屠户不是社会的另一个缩影呢?其见风使舵、见钱眼开、趋炎附势的形象与封建社会理念十分吻合。我想,在那个时代,“范进”和“胡屠户”比比皆是。
书中辛辣讽刺反面人物,也不吝啬称赞正面人物。我认为最为典型的代表是杜少卿。杜少卿仗义疏财、蔑视科举、藐视富贵。每当有人求他帮助是,他都慷慨解囊、倾力帮助、毫不吝啬,而且不求回报与报答,真是一个难得的品德高尚之人。而且,杜少卿尊重妇女,反对多妻制,与妻子游山玩水,并且十分赞赏沈琼枝的反抗精神。我转念一想,杜少卿的思想与封建社会格格不入,作者为何要刻画这么独具特色的人物呢?
于是我翻阅资料,了解本书作者吴敬梓的身份和背景后,一切都有了答案。吴敬梓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家产雄厚,但吴敬梓却不屑做官,且慷慨好施,与贤人共处,独立与腐败的封建社会。但吴敬梓也因其好施无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最终穷困离世。杜少卿的事迹和品格与吴敬梓十分相符,我想,书中的杜少卿正是现实中的吴敬梓,杜少卿的作用正是与“儒林丑士”形成对比,讽刺腐朽不堪的讽刺社会、僵化破败的科举制度和腐败落寞的封建统治,这或许正是吴敬梓写《儒林外史》的目的和本书的中心思想。
处在新时代,我很难站在吴敬梓的角度和高度看封建主义社会。但我能做的,便是在《儒林外史》中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诚实待人、淡泊名利、踏实做人做事……
以史为鉴,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踏实做人,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一份贡献。
标签:有感做人踏实儒林外史以史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