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南部,是如松毛虫般连绵起伏的山群,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严寒酷热,白雾始终徘徊山林之间。最为突兀、坚挺的便是黄山。
梦幻般的云海裹在山脊之上,自然地为黄山织起一层神秘的衣纱。一年里大部分时间,黄山都是在雾里度过的,峰石与云海巧妙的配合,一片烟水迷离之景,是诗文的绽放,是书画的表达。透过幽静的竹林仰望那朦胧的山,是一层层色彩的重叠,山石的土黄与竹树的翠绿,为我带来了一份安逸。一阵淡淡的竹香穿透了身体,洗涤了静谧的心灵与无声的世界。
乘着高速缆车上山,在这群山之中体验“飞流直上三千尺”的快感,却又因渺小的缆车而感到孤独与寂寞。下了缆车便切急地想寻找山崖的方向,但四周白茫茫的雾气时刻提醒着我将会无功而返。
一晃过去了半个上午,雾气相比半山腰少了许多,一直无法望见的太阳也露出了米黄色的轮廓。再向前一步,便是光明顶。这里的风是飘忽不定的,有时会“晴朗”许许,有时会雾霭重重。到底是从峡谷幽兰中吹来的,还是从历史深处吹来的呢?
我不得不提一个人——徐霞客。很多人把黄山作为自己一生必来的地方之一,而这位远在明朝的游客却将游黄山作为了自己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可谓“山的亦始亦终”。他一生曾两次游历黄山,对于黄山的热爱与决心是我无法想象或与其比拟的。徐侠客第一次游黄山时,仅仅是“泛游”,又因雨雪交加,没能登上天都、莲花二峰。但兴趣的使然,没有让他放弃对于黄山的追求,虽已经游历过无数名山大川,但仍旧眷恋着黄山。故地重游,得以补偿夙愿,经历无数大好山河的他,体会到黄山的韵味后,写下了“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的感叹。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从徐霞客之前,到徐霞客之后,无数人曾游赏黄山之美景,但是无一人能超越徐霞客对于黄山的评价。他不仅是赞叹这里的美景,还对内涵有着深刻的思索。从那棵迎客松开始,承载着拥抱世界的文化。
我伫立在松林环绕的山石间,陶醉在无边的寂静中。几个零星的挑山工从身边快步走过,松针上的露水和他们的汗水落在绿苔蔓延的青石上,混杂在一起,安静地注视世界,一动不动。
回去吧,山中的云雾还未消退,雨,便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