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稀稀拉拉的几颗星挂在夜空中,清冷月光下映着一个人影,花白的须发,在月光下照的亮莹莹的。这黑影倒扛锄头,晃晃悠悠地从南山脚下最荒凉的豆田中走来,还唱着自己的歌。
这黑影便是那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间小儿”愤而挂职离京的陶渊明,就是南山下的五柳先生,是那个爱喝酒赏花的小老头儿。他如脱笼的羁鸟,从官场逃离,隐居山林,守着一片稀疏的豆田,再也不理时事。他年少时写下的“猛志逸四海”也同他的一腔热血一起,灭了、散了。心有报国之志却又厌弃官场而时隐时仕,他心中所受的煎熬,大概也只有他自己懂了吧。而在这两难之间,他最终选择了以隐士终其身。
他隐居山中,终日与流云飞鸟相伴,创作诗篇无数,赏菊饮酒,活得好不自在。他将满腔的热血埋入黄土,抑住想要为国效力的心,抬眼便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淡漠,安详,丝毫看不出其内心的焦躁。这个在田园中寻找宁静的老头儿,将辛苦的农作写得如此诗意,是因为热爱,还是他那颗乐观的心呢?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在他看来,死亡不过是重回泥土,与山相伴,归于自然罢了。他就是一棵活了许久也看尽世事的老柳树,在南山下守望了很久,旁边有他喜欢的花,抬眼是他守着的山。他种的豆最瘦小,田最荒凉,也许他根本就不会种田,也许他也明白他的耕种毫无意义,也行他只是想活的像个普普通通农民,守着自己的一小片地,守着自己最初的心。
他着意营造理想的田园风景,表现出极致宁静和欣悦,他在诗中表现的心境是一种加工过的,升华过的宁静,而在其背后,更多的是他壮志难酬的痛苦。是呢,他从来不是一个安于平淡的人呢。他说他“少时壮且厉,抚剑独游行。谁言行游近,张掖主幽州”,完全是一副侠客模样。是啊,他也曾豪情万丈,壮志骄阳,而这一切,都在尘世和官场的阴霾下成了旧梦,在“有志不获骋”的现实中终于消散如烟。
后来,南山下再也没有那个醉眼迷离荷锄高歌的老头儿。愿他还能在黄昏下守着自己的天地,拂手是盈袖的菊香,抬头是云雾弥漫的南山,闭眼是自己宁静的心。
“南山南,北秋悲,南山有谷堆”,南山下有一个老头儿,像棵柳树的老头儿,叫陶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