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身挽流光心情日记
读高中的时候,天天都在念叨着高考呀,毕业呀,恨不能一下子就把这难熬的日子快进过去。其实,“嗖”的一下,高考就过去了,向往了十几年的没有作业的暑假也一下子就过去了。不知不觉之间,四年的大学时光也走在了身后。
前几天在校园里遇见参加阅卷的师兄,才知道高考阅卷已经结束了。说起来,人的注意力确实有一些奇怪:不相关的事情就全不关心,哪怕这件事情对于以前的自己有多么重要。在进入大学以前,高考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不管这场大考是如何的面目可憎,各种相关的消息还是充满了整个生活。现在却连最基本的情况都搞不清楚。回忆起来也像是在做梦,一切细节都变得模糊不清。只记得像流水一样的试卷,从前排到后排,一张一张……一张一张……总也看不到头。
我经历过两次高考。
第一次在2003年,6月份参加高考时,算起来还没有满16周岁。读初中时成绩还不错,到了高一,学习方法没有调整好,再加上贪玩、爱看小说,心思全不在学习上。心里虽然也晓得为坏成绩发苦,不过总归还是懵懂。虽然参加了高考,却一点儿也没意识到这考试有如何如何重要。最后出来的成绩真是不好,只能读大专。就算这样我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每天依然睡得安稳。倒是爸爸着急得天天失眠,妈妈也总是叹气。七月下旬的某一个晚上,约摸12点多,我被爸爸摇醒,他蓬着头发,眼睛带着血丝,盯着我:“还是去复读吧。”又站起来,认真说:“去复读吧,去念大专,我和你妈妈真不甘心。”我还是浑不懂事,揉着眼睛直嚷嚷“烦死了烦死了。”爸爸气得摔门就走,说我不识好歹。
下一学年,我被转到了另一个县城的高中复读。之前从来没有离开过家,现在换到了新环境,又是为了复读的`目的。虽然还是懵懂,但毕竟懂得了事情的重要和严峻,也因此真正感受到了压力。过了一段时间,老师们都拿学习能力强这一点来夸我,其实我心里知道,之前的三年简直相当于没学,现在从最基础的学起,感觉全都是新的,学起来自然就快,各科成绩也渐渐有了起色。我的语文一直能拿到最好的成绩,物理和数学还是小感头疼。进步最快的是生物,再复杂的基因谱系题,我都能很快解答出来,也就是在这一门课中,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兴趣和自信。
真正进入了学习的状态,日子就过得又累又充实。回到住的地方,我就不爱看书了,总要拿本小说放松放松。印象最深的是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那个时候年纪小,看了心里真是觉得难过,看着看着就抱着枕头哭,反正我一个人住,怎么样也不要紧。这本书在班里的传看率也很高,从我这里借出去,在不同的课堂里被不同的老师从不同的同学手里收走好几次。不过我们复读班的师生关系很好,每次都被同学们要了回来,最后班主任出马,找我谈了一谈,还是把书还了回来,只是在班里温言告诫上课时不要看。郭敬明的书,后来就看得少了,2008年考研结束后,我到上海找同学玩,还找到了柯艾公司要了他的一个签名。
还有王安忆的《桃之夭夭》,长篇刊载在《收获》杂志上。我把杂志打开放在桌子上,一边看一边用水果刀剖红毛丹的壳,有时看得入迷,水果刀落空磕在玻璃桌板上,“啪”的一声,听起来有点触目惊心的感觉。一直很喜欢小说里的女主角,还有她的妈妈。前一阵导师布置作业,我做了一篇关于《桃之夭夭》的文章。翻出多年没看的小说,一点一点细细读,读起来的感觉好像是一样的,也好像有些不同。似乎生命里的一段弧,经过中间这几年的时光,也弧成了一个圆形。
2004年的高考,题目的难度比2003年的容易,我也进步了不少,所以答起题来也算顺利。生物题一个磕绊都没有打,顺顺溜溜做下来,感觉非常好。考得最好的还是语文,将近130的分数,爸爸颇觉得可惜,埋怨我字写得不好,因为过了130就可以有特招的资格。其实我的作文该有48分左右,丢分的还是前面的基础题。高考结束的下午,复读班的同学在一起照集体照,天空阴阴的,快要下雨,等到大家站好队形对着镜头展开笑容时,雨点就落了下来。摄影师拍好后一点头,大家“轰”的一声四处散开去。为了躲雨,也是为了发泄。我站在队伍的第一排,跑得最先也最快,为了把考得很好的消息快点告诉等在家里的妈妈。跑到操场的尽头,我回头看了一眼,颠簸的视线里,有书本被高高地抛在空中,像白色的鸟。
【回身挽流光心情日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