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我国教师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论文

2024-10-15 21:41:05 字数: 点击:

我国教师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论文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与深入开展,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越来越渗透到了中小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使得目前中小学教育教学领域正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新气象。而其中,教学反思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则是尤为突出和明显的,既有众多研究者对教学反思的涵义、意义、具体方法策略等问题从理论层面上进行的深入分析和探讨,更有广大的一线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开展的教学反思实践活动,相关的教学案例、反思案例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可以说,时下,“教学反思”已成为教育界使用率颇高的时髦词汇,几乎成了谈教育者必谈之话题,写案例者必写之内容。如此铺天盖地盛行的反思之风,固然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若静心分析则不难发现,当前中小学教师所进行的教学反思存在着不少问题和误区,尽管教学反思本身没有错,但过度的反思,为了反思的反思,形式化模式化,套话连篇等现象则需要我们予以高度的关注和深入的思考,为此,本文拟就教学反思现存的主要问题、形成原因和改进建议等略作分析探讨。

一、我国教师教学反思中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反思的形式层面

1. 格式比较单一,有模式化的倾向。

教学反思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已是人人皆知的,但究竟在实践中该如何操作,怎样写教学反思,不少教师深感困惑而无从下手。这种情况下,介绍或给出一些教学反思的案例,让教师大致明确其格式或样子本身是非常必要的。但反观我们的现实却不难发现:众多的中小学教师写出的教学反思案例其格式基本上如出一辙,有教师将其总结概括为“先写不足之处,然后写获得启示,最后写怎样运用”,何其精辟凝练!而这种“八股”格式的套用无疑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

2. 为应付检查,流于形式。

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这样的倾向:即不少教师把写教学反思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是浪费时间,往往为了应付学校领导检查才勉强胡乱应付完成。这样,教学反思的撰写就成了为反思而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教学反思的实际价值根本没有得到切实的体现。诚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层面

1. 全面而不深刻。

通过查阅众多的反思案例,不难发现,比较成形的教学反思一般都在内容方面较为全面,大都从成功之处、不足之处、今后改进等角度进行论述,可以说是面面俱到,但多为蜻蜓点水,一代而过,虽然全面但缺乏深刻性,给人的感觉很是空泛,似乎大家谈的几乎大同小异,没什么区别。

如果所有教学反思都围绕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来开展,所有的教学反思都转来转去离不开同一话题,套话空话连篇,显然过于机械化、程式化,而且这种遍地开花、面面俱到的反思往往因时间、精力的有限,而缺乏具体性、针对性、鲜活性和深刻性。

2. 零散而不系统。

目前,教学反思在内容方面或多或少还存在着反思的问题比较分散,零碎,没有形成合力,不连贯,缺乏系统性等现象。一些老师常常是这次反思某一问题,下次反思就又换成了另一问题,有东一鳞西一爪的感觉,结果是每个问题都泛泛而谈,缺乏深度和对问题的较为连贯的、成体系的深入思考和认识。因此,反思的效果并不很明显,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也微乎其微,进而也致使不少教师对这一方法的实效性产生了怀疑,而这反过来也严重影响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积极性和热情,形成了恶性循环。

3. 重教师而轻学生。

当前教学反思案例所表现出的一种鲜明倾向是:反思的着眼点多集中在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效果等“教师怎么样教”这一层面,对“学生的学”进行反思的并不多见,而这种做法是很有局限性的。毕竟,教师的教最终应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宗旨和归宿,忽视对学生的分析和思考也就放逐了反思的意义和价值。而且教学作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其实质是以课程为中介,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或交往的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其中“教”与“学”本身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机的整体。因此,进行教学反思,其关照点天然地就应该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大方面。

4. 多叙事而少分析。

存在于当前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中的另一问题就是反思文章往往充斥着很大篇幅的教学过程和流程的描述,客观记录描述的比重很大,而透彻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则较为欠缺,对应反思的核心内容往往是简单地一笔代过,如:一位教师在叙述完自己在初一尝试“预习──质疑──讨论──反馈”四环节作文小组学习的课堂教学情况后作了如下反思:

“由于刚刚开始,毕竟有它的极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时间的分配,各小组时间的不均衡,小组之间成员能力水平的差异等等,决定了我今后将会更加努力去探索、完善。”

显然这样的反思过于概括、流于表层、较为肤浅,仅仅简单地概述了不完善的几方面,而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的存在,如何在下次教学中改进等至关重要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分析和探讨,在理论认识的深广度以及实践的改进完善方面都没能发挥教学反思应有的作用。

(三)教学反思的方法层面

总的来说,我们绝大多数教师的反思活动是通过教师个体写反思日记来实现的,方法有些单一和封闭。事实上,教学反思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录像反思法、录音反思法、日记反思法等等,若以反思主体为标准,反思方法还可划分为集体反思法、对话反思法和个人反思法。而撰写教学日记只不过是其中较为简便易行的,并不是唯一的和仅有的。教师写反思日记主要依赖于自我的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来进行,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局限性。而且多是教师个体单独进行,是单纯的内省反思活动,往往比较模糊、难以深入,容易囿于自我的思维定势而跳不出来。因此,教师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该加强与同事间的交流对话,可尝试进行群体性反思,公开化、开放性反思,探索多样化的反思方法。

二、原因分析与建议

之所以出现上述种种现象和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们主要从教师自身因素和外部客观因素两方面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教师自身因素

1. 观念意识方面:对教学反思的认识不足。

反思作为主体对自身行为的一种自觉关照,是思想的反刍;同样,教学反思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自觉地对已有的教学事件进行的审视、梳理、再认识和再思考的过程。而且这一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即需要通过对当前认识的`审视、分析来洞察其本质。

简言之,教学反思主要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监控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1]因此,它需要教师的自觉坚持,主动维持,需要教师思想意识层面的认同,行为实践层面的落实,而不只是口头的宣讲,或者是胡乱应付;它需要教师在思想观念方面予以充分的重视,才不会将教学反思视为额外的负担而敷衍了事,凑合完成;才不会使教学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层。

2. 理论分析方面:对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运用不够。

有研究者认为“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他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这充分说明教育实践并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做出决策,不断予以调整改进的过程。而在其中教师不仅应具有课堂教学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还应具有对教育目的、教育行为的社会与个人影响作用、教育的伦理价值以及教育方式方法、课程教学原理基础等等宽厚的理论功底作支撑,否则,反思、实践都只能处于浅层次和低水平的模仿、重复阶段,难于有深入的提高和实质性的飞跃。而现实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在反思自己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已经做了什么”“效果如何”“下一步怎么做”等等具体的操作层面的问题,即使有些分析也多凭个人的感觉进行,个人经验性的感性的认识较多,缺乏相应的理论作依据,这种分析个人的主观认知成分占很大比例,还没有达到真正反思意义的水平,我们只能称之为“准反思水平”。

为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除了要愿意反思,主动思考外,还应多多学习和接受相关的理论思想来做指导。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开阔视野,才能从“怎样教”的小圈子里跳出来,能够“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才能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工作方式、教学策略、研究方法等诸多宏观、中观的问题进行探讨;才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知”“行”“思”三者一体化。

3. 思维品质方面:教学反思的深广度欠缺。

教学反思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过程,尽管思维是看不见,摸不着,仿佛来无踪去无影的,却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品质。人们一般认为思维具有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四类品质。同样,教学反思也应该具有这四种品质。但反观目前我们的教学反思,不难发现其深度、广度是极为欠缺的。

(1)反思的广度就是指能够全面地看待教育中的种种问题,不仅要善于抓住某个教育问题的一般的基本框架,而且不会遗漏有关的重要细节和主要因素。也可称之为“立体反思”[2]。比如我们多数教师在反思时只关注自己“怎么教”的问题,某个知识点如何讲解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等等具体的操作层面的内容,就事论事,关注点狭窄,难以深入下去。往往比较容易忽略对学生、课堂、学校、社会等相关的较为宏观层面的教育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视界不够广泛和开阔。

(2)反思的深度,主要指教师能够深入到教育事物的内部,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及核心部分,抓住事物的关键所在。揭露事物的根本原因(包括事物的近因和远因),并且善于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和结果的这样一种品质。它的对立面是粗枝大叶,浅尝辄止。[3]下面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反思纪录:

水,满则自溢。人,感受深刻,情感充盈,自然要流淌。如果有必要的生活经验储备和知识储备,流淌和宣泄就会十分顺畅。因此,我们语文教学要激活学生已经积累的感觉、知觉、认识、情感等,去触摸和拥抱语言,去对言语者的心声作出积极的回应。

以往,我在备《蜘蛛织网》一课时,总觉得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缺少相关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如果上课时照本宣科,学生也只会了解一点点知识,表面上懂得一个道理:不怕困难,做事情要有恒心。而学生情感上是不会有什么大的触动的,语言表达也比较平乏。

有了这种预见,课前,我发动学生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以此来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然后再来上这篇课文。请看以下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蜘蛛在织网的过程中都遇到哪些困难呢?”

(师生交流,依次出示这三句话)

师:“请小朋友们自己好好读一读这些困难,你们从这些困难中体会到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

生:“老师,我觉得这阵风是很大的,我曾经鼓足气去吹蜘蛛网,可它完好无损。”

……

生:“刚织了几下,就被刮断了,就像给蜘蛛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生:“我知道这不是一般的雨点,雨应该是很大的。我用水去浇过蜘蛛网了,很多水才把网弄破,蜘蛛就把破的网吃进肚子里,重新织。”

……

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对学生来说是比较乐意的事,学生的生活体验被激活,与课文语言发生了联系,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诱使学生产生新的言语作品,此时的表达完全是得心应手,滔滔不绝的发言是心中充盈感受与储备颇丰的语言不断同构的结果。

上述案例,教师在总结以往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体会着手,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重新对教学予以了设计和改进,由原来的讲解传授变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积极体会和感受,活跃了课堂,同时也拉近了语文与生活的距离,增进了师生间的交流沟通,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所有这些都与执教者本人的深入思考,仔细琢磨,积极探索是密不可分的。

(二)外部的客观因素

1. 教师工作繁忙、时间紧张。

在我国中小学校的教学任务普遍都很繁重,教师的日程安排很是紧张,这使教师即使愿意也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教学反思活动。平日里学校行政工作、课外活动、辅导学生、与家长交流、批改作业、备课等等工作事项已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这种现象在班级容量较大、师资相对短缺的城镇及偏远农村更是普遍存在。这从下面教师的肺腑之言中就能充分体会到他们的不容易。

“作为一个青年教师,一个普通中学中忙忙碌碌埋头苦干,甚至少有“抬头看路”空闲的语文老师,连备课、批改作文都在家中完成,我深感时间老人的无情,也时常身心疲惫不堪。怎样挤出时间为自我理念的更新、业务的更新而去充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和学生,我很彷徨。”

因此,不少教师深感在上课之外还要进行教学反思,把自己搞得过于紧张,加重了教学负担,故对写反思日记也就没有太高的积极性和意愿。甚至有些教师还将时间紧张,工作繁忙作为有利的借口,为自己不进行教学反思进行辩解和搪塞。

2. 学校对教学反思的管理与评价导向有误。

一直以来,教师上课一定要写教案,已是学校教学的常规要求之一,当前,不少学校也将写教学反思列为了教师日常工作的必须项目之一。其出发点自然是好的,是为了让教学反思落到实处。但是否应全校统一形式,作为一项教学评价指标来硬性要求则是很值得商榷的。

三、思考与建议

(一)教师应正确看待教学反思

每位教师都应该清醒认识到进行教学反思能够充分激发自己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机会和条件。教师明确有效的教学反思对于自身社会道德水准、精神品质和人文内涵的提升都是大有裨益的,是帮助教师从感性走向理性,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教书者走向教学者、研究者的阶梯。

(二)教师应加强教育教学相关理论的学习

尽管眼下广大中小学教师尤其是中小城市及偏远乡镇农村的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兴趣并不高涨。因为在他们看来,教育理论太远、太虚、太空,不可捉摸、不可理解、不可操作,对改善实际教育教学帮助不大。而且若从便利、快捷、省时、省力的角度看,读教育学术理论著作,也远不如拿来就用别人现成的东西让人舒服。但正因为学术理论的深奥及其研究活动的长期探索,它对教育实践才充满着无穷的智慧,散发着不尽的魅力。学术理论能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理论和实践水平,能使教师登高远望,高屋建瓴,时刻指导与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激发教师的思维活力和对教育问题的批判。教师也只有不断学习汲取教育教学的理论源泉、勤于思考探索,才能够从教学工作的低层次、浅水平、多重复的樊笼中走出来,才能有效克服职业倦怠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今天,广大中小学教师更应把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契机,加快学习和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的步伐。努力用学术的眼光看教学,用学术的思维做教学,将教育教学视为科学和艺术。力求通过自身的学习和亲身体验,在教学实践中将教学理论转化为自己的品格和教学风格,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在实践中提升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三)教师应在反思的深广度方面多做努力

下面给大家呈现的是一个在反思的广度方面做得较好的例子:

培养和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逐步养成在学习中吃苦耐劳、勤于思考的习惯,是很有必要的。不过,最关键的是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阶段、不同情况、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下面谈谈本人对此的一些感悟。

第一,质疑发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疑”产生“欲解疑”的渴望,“欲解疑”就调动“思考”,“思考”显现出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果必然更好。因此,语文学习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人预习时不仅做生字词句的圈点勾画笔记,还要在此基础上,把有关课文思想内容、写作技巧等方面存在的疑问提出来,带着疑问听课。教师也可以把学生的疑问归纳分类提供给全班学生,引导学生讨论,教师有针对性地点拨。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步养成质疑发问的习惯,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设疑引导,让学生的思维纵深发展。

学生的质疑发问若是比较肤浅,就难以触到重点,对此,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地方需要设疑呢?重点和难点之处需要设疑,特别要巧在生“疑”于“无疑”处。

第三,及时点拨,诱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灵感往往是一闪即逝,学生思维也常有一刹那的表现,教师应该立即捕捉它。并适时点拨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尝到创造善于的甜头,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

在此,教师对“学生发问能力”的反思,已经打破了司空见惯的对某一节课、某一部分内容、某一知识点的处理把握等具体的“如何教”的细节观照(尽管这些也是很必要的),而是比较准确贴切地抓住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学习表现出的共性问题──“不会发问”来展开思考,并在整理归纳已有现象的基础上,因势利导,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可以说,分析有理有据,思考有始有终,充分展现了其反思思维的良好品质。

(四)学校的教学管理应为教师反思创设有利的环境

应切实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和负担,特别是高年级的包班情况应该避免,切实给教师提供、创设自我分析、自我反思的时间和机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获得自身专业的发展。

对教学反思的管理应该“人本化”。我们认为教学反思的内容重点可以不同,格式可以不拘一格,其检查和管理也应该因人而异,一定要结合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应该以不让教师作无用功为原则,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最终指向。可以尝试使用校园网、教研组等方式,将教师的教学反思内容在网上公布,或在教研组内讨论传阅,使教学反思“公开化”。这样一方面对每位教师是一个督促,无形中也是一种压力,可促使教师努力将教学反思写得更好。另一方面,对教师也是一件省时高效的事情,每个教师都能学习、借鉴和应用同行的心得体会。此外,学校领导也可以随时检查验收,对学校评价管理工作的公正、合理、有效也是一个有效的监督和检查。

总之,教学反思的有效开展和切实落实既有赖于教师自己的认真努力,积极思维,长期坚持,同时也依赖于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等相关单位的切实支持和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教学反思的应有价值和作用,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国教师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论文】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