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品格的名人故事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精深的智慧,远大的抱负,无比坚强的毅力。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后世的人们作出了表率,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品格的名人故事,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尚的境界》
在很久以前,有一位非常富有的商人,在他年事已高时,便决定把家产分给三个儿子,但在分财产之前,他要三个儿子去游历天下做生意。临行前,他告诉孩子们:“你们一年后要回到这里,告诉我你们在这一年内,所做过的最高尚的事。我的财产不想分割,集中起来才能让下一代更富有;只有一年后,能做到最高尚事情的那个孩子,才能得到我的所有财产!”
一年之后,三个儿子陆续回到家里。老大先说:“我在游历期间,曾遇到一个陌生人,他十分信任我,将一袋金币交给我保管。后来他不幸过世,我就将金币原封不动的交还给了他的家人。”他的父亲评价说:“孩子,你做得很好!但是诚实是你应有的品德,称不上是高尚的事情。”二儿子接着说:“我旅行到一个贫穷的村落,见到一个小孩不幸落水掉到河里,我立即跳下马,奋不顾身的把那个孩子救了上来。”他的父亲称赞说:“孩子,你真了不起!但是救人是你应尽的责任,这件事也称不上是高尚的事。”三儿子迟疑了一下说:“我有一个仇人,他千方百计的陷害我,有好几次我差点死在他的手中。在我旅行途中,有一个夜晚,我独自骑马走在悬崖边,发现我的仇人正睡在崖边的一棵树下,我只要轻轻一脚,就能把他踢下悬崖;但我没这么做,我叫醒他,让他继续赶路。这实在算不上什么大事……”他的父亲却正色回答:“我的孩子,能帮助自己的仇人,是高尚而神圣的事,你办到了。来,我所有的产业将都是你的。”
是啊,专行善事虽然也可称为好人,但还算不上是世间最高尚的事。以德报怨而不以恶制恶,以善心感化仇人,这才是世间最高尚的事。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程门立雪的故事》
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
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居里夫人教子品德》
居里夫人培养子女节俭朴实,轻财的品德.她对女儿的爱,表现为一种有节制的爱,一种有理智额定爱,她对女儿生活上严加管束,要求她们''俭以养志'',她教育女儿说:''贫困固然不方便,但过富也比一定是好事.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谋求生活.''
最后再来说一个近几年的事:
在南京汉中门大街,两名小伙子同时发现路边有一沓百元大钞,由于担心做好事反遭人误解,所以他们俩冒雨蹲守一个多小时,直到警察来拍照取走了钱。
这两个年轻人真的很不容易,他们秉承了我们一以贯之的高尚传统。他们也非常聪明,知道要用一种巧妙的方式,保护自己的高尚。所以他们宁愿在雨中等上一个多小时,也不愿意碰一下这沓钱。
假如说这不是1万多块钱,而是一位不慎跌倒的老人,或者一位声称胃疼拦车的人?还能等一个多小时吗?
结果有三种,一种是他们见义勇为,皆大欢喜;另一种是他们救了人,却被一口咬定是犯事者。这两种情况我们都见到过,而后一种情况给这个社会造成的伤害,远远大于前一种见义勇为得到的褒奖。所以他们选择了第三种办法——围观现场,冷静取证,再等警察来做该做的事情。他们仅仅是在等警察来吗?
他们是在等待这个社会给他们一个说法。他们原本就不需要这个社会的褒奖,仅仅只是在等待社会证明他们从事高尚行为时的动机纯良。他们是在用最无奈的行为,保护他们心里存在的高尚。他们等了一个多小时,对于我们的社会来说就是很多年的信任建构。
这些年来,在我们的身边,不乏见义勇为,乐善好施的同胞兄弟,但是也不乏碰瓷、钓鱼者,甚至是集体作恶。而后者所摧毁的社会信任,远远大于前者所建立和延续下来的基础。所以两个年轻人的担忧,是一系列这样事件产生的后果。所以,很多见义勇为的行动,首先都需要自证清白;很多高尚的行动,先要小心翼翼。
有评论说,长此以往,人与人之间,心与心之间,被筑起了一道厚厚的无形之墙,每个人都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我深以为然。今天,在这几个年轻人身上,我看到这个社会的高尚并没有消亡,但是如果高尚只是以一种无奈的方式,很羞耻地活着,那么我们所有的人,也都活得并不高尚。
【关于品格的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