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依然记得当我第一次读完《三体》时的那个夜晚,深秋的天空没有一片云层的遮挡,像是一张漆黑的大布盖在我的头顶上,压抑的让人喘不上气,而四周的星星就像是这张破旧大布上的一个个小孔,外面的光亮得以从小孔穿透,跨过几十甚至几百光年从宇宙的一端为我们带来点点星光。深秋的风是凉爽的,可这并没有为我带来一些身体上的惬意,相反这使我感到害怕,就像常年在沙漠徒步的人在看见一汪清泉时会首先怀疑那是不是海市蜃楼,而我则在担心,所谓宇宙、所谓文明,这一切的一切是不是只是一种幸运或者只是一场玩笑。
刘慈欣作为一个工程师,但是他在塑造人物形象和埋下伏笔这些方面却丝毫不逊色于其他的任何一个作家,每当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像是在欣赏一个“藏宝人”,他不经意间挖出一个“坑”,再小心翼翼的把“坑”填上。当读者顺着他的轨迹去阅读时,就会发现每一处都有他的深意,没有一句废话。
“太伟大了!”当我看完第三部时,那种由内心而迸发出的感叹,那种拨开云雾见天日的心情,我至今都无法忘却。宇宙太大了由于熵增的缘故它在持续的向四周扩展;宇宙又太小了两个相隔四光年的文明也能在浩瀚无际的星空中相联系。三体文明在三个不规则运动太阳的摧残下,一代又一代宛如史诗般的更迭,他们面对毁灭但是他们并没有灭亡,而是一次又一次的为自己寻找出路。他们试图计算出三颗太阳的运动规律,却发现那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他们又设置了上千个广播站,试图能接受到外星球的信号。两百多轮文明的轮回仅仅靠着他们对生存的渴望对自己文明传承的责任感。
谈起责任,书里每个人都有自己强烈的责任感,叶文洁对自己洗刷人类历史血腥一面的强烈的责任感、罗辑对自己做为执剑人强烈的责任感,程心对自己是地球仅存唯二人类的责任感。他们或许在客观上并不都是完完全全的好人,他们也有自己软弱阴暗的一面,但是我看到的只有每一个人为了达到自己目的而不屑一顾、孤注一掷的勇气。在三体文明面前人类文明何其落后!但是人类文明就会任人宰割吗?我们心甘情愿做案板上的鱼肉吗?不,我们并没有,通过一系列卓越而又伟大的尝试,我们在一点点拉进与三体文明之间的差距。他们投放质子,试图封锁住地球文明的基础物理进步,我们就推选出面壁者;他们要入侵地球,将澳大利亚作为人类最后的保留地,那么我们就向宇宙发出广播信号与三体文明同归于尽。
尽管,人类文明最终没能躲过“二维化”,尽管三体文明也被宇宙中更高级的文明所重创。可是一代代地球人与三体人的求索:奋斗,为自己的文明而奋斗;对抗,为自己的种族而对抗;权谋,为自己的使命而谋略。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假的,成功与失败的界限,不是仅仅依靠一个单薄的结果可以去完全衡量的,他们的功与过我们都看得见。
通读全篇,我没有发现一个“坏人”,只有站在自己立场上不顾一切的“狂人”。他们的一举一动正如作家王晋康先生所说:“对历史和现实的一次思想实验,将人类的灵魂暴露于冷酷的星空中,遥远的异世界如梦如幻,却像一面镜子,更深刻的映照出人类自身。”我认为一本好书不应该只是由华丽的辞藻所堆砌起来的,而是对自己的反思、对社会问题的剖析,直面自己的灵魂,向这个世界发出属于自己的呐喊。
正如大众评说所说的:“《三体》单枪匹马将中国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我国在科幻领域曾落后于其他国家很多,甚至有外网的人公然嘲笑“中国人缺乏想象力”《三体》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个僵局,向世界证明了“泱泱大国,无所不有”。
近年来刘慈欣的许多作品被搬上了大银幕,无论是春节期间广受好评的《流浪地球》,还是最近在热播的《三体》影视剧,这所有的一切无不在说明刘慈欣把中国科幻水平提升到了另一个维度。其实看书的过程,也就是在了解一个作者的过程。书中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向前搏击;书外作者带着中国科幻向前搏击,这就是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所遗留下来的一种韧劲。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所熏陶和影响下才能诞生出《三体》这部无论是在人文方面,还是在科普性方面都十分优秀的一部作品。
作者:费智贤
年级:高二
文题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中学生写作指导、写作素材、优秀作文以及有奖活动
尽在“文题网”微信公众号